×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理解.坚持.完善.发展

包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理解.坚持.完善.发展

1星价 ¥65.9 (7.4折)
2星价¥65.0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1411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78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509714119 ; 978-7-5097-1411-9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之一,全书共分12个章节,主要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论马克思《资本论》的抽象法和晏智杰先生的劳动价值论“过时论”、分十四个层次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内涵、晏智杰先生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其他一些批判意见和他的价值“新”论、对生产以纯粹服务为代表的非物质形式的商品的劳动也创造价值的新的论证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强调必须用对待真正严格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乃是以*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的,关于人类如何从动物界逐步提升出来并发展到不仅在生物学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学的意义上*终脱离动物界成为真正的人,进入真正的人的生活条件的发展规律的科学人本主义;论证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是从某种假设前提出发,而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本条件和商品经济社会历史阶段上存在的*基本的客观事实出发的科学的价值理论,而商品生产方式和建立在商品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要人类社会还处在商品经济的历史阶段上,我们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本书从十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内涵;对当前我国某些学者公开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以及某些学者想要发展,但是事实上歪曲甚至否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一一从学术的角度进行了批判和分析;对某些学者所持的观点进行了商榷;对人们某些理解得不够正确、全面、深入的地方和马克思理论本身某些不够完善和需要发展的地方,或者作出了新的理解,进行了新的论证,或者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一 声明和感谢
二 要在正确、全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坚持、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我国理论界当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本书的任务
三 我认为公开的、公平的、实事求是的、提名道姓的学术讨论,是追求真理、繁荣学术、发展科学所必需的
四 本书的结构
**部分 要在正确、全面、深人理解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根据客观事实得出来的科学的价值理论,必须坚持
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七个方面的客观事实作为根据的
二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体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三 晏智杰先生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左”的错误的理论根源,这是把板子打错了地方
四 冒天启先生所说劳动价值论的事实依据或者假设前提都是不正确的,他说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也是不正确的
第二章 论马克思《资本论》的抽象法和晏智杰先生的劳动价值论“过时论”
一 所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原始的物物交换为前提的说法曲解了《资本论》的抽象法
二 晏智杰先生的说法和《资本论》的实际也是不符合的
第三章 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是否创造商品价值的问题与晏智杰先生的劳动价值论“过时论”
一 晏智杰先生误解了或者说曲解了马克思的话的原意
二 马克思的另外许多话也证明晏智杰先生的说法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曲解
第四章 社会需要的量对生产商品的劳动形成的价值的量的决定性制约作用和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卫兴华和苏星等诸位先生的误解
一 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理解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它们与价值决定的关系?
二 阻碍苏星和卫兴华等诸位先生承认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能决定商品价值的两个理论认识问题
三 丁堡骏先生在这个问题上以及其他有关价值理论问题上的一些与众不同但是并不正确的观点
第五章 分十四个层次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内涵
一 马克思讲的价值是指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对商品和价值的研究,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采取了商品和价值的社会形式的经济财富的本质和其生产、交换和分配规律的研究
二 只有人类劳动的产品才能成为商品。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否认商品交换存在着商品的所有权的转移。就是否认了商品和价值关系的历史的性质
三 商品的二重性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正确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正确理解商品的二重性的关键。既要严格分清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原则区别,又要全面理解使用价值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商品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四 只有人类生产商品的活劳动才是商品价值唯一的创造者。自然和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
五 凡是合法地以商品形式生产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劳动,只要合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要求,都是生产商品价值的劳动
六 一切加入到商品从其首要生产者到消费者所必须经过的过程中的必要的劳动。都是生产商品和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
七 商品的价值量是用简单劳动作为计量单位来计量的。包括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内的复杂劳动要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
……
第六章 晏智杰先生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其他一些批判意见和他的价值“新”论
第七章 对谷书堂、林子力、蔡继明和其他几位先生的观点的评论。对孙冶方先生的观点的讨论
第二部分 要在正确理解和坚持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八章 论纯粹流通过程同时也是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继续形成的过程,其中必须加入的劳动也能创造新的价值
第九章 对生产以纯粹服务为代表的非物质形式的商品的劳动也创造价值的新的论证
第十章 关于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的几个问题
第十一章 生产价格不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新的条件下的价值的新的形式
第三部分 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几个认识问题
第十二章 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几个认识问题

第八章
展开全部

节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理解、坚持、完善、发展》强调必须用对待真正严格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乃是以*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的,关于人类如何从动物界逐步提升出来并发展到不仅在生物学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学的意义上*终脱离动物界成为真正的人,进入真正的入的生活条件的发展规律的科学人本主义;论证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是从某种假设前提出发,而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本条件和商品经济社会历史阶段上存在的*基本的客观事实出发的科学的价值理论,而商品生产方式和建立在商品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要人类社会还处在商品经济的历史阶段上,我们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理解、坚持、完善、发展》从十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内涵;对当前我国某些学者公开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以及某些学者想要发展,但是事实上歪曲甚至否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一一从学术的角度进行了批判和分析;对某些学者所持的观点进行了商榷;对人们某些理解得不够正确、全面、深入的地方和马克思理论本身某些不够完善和需要发展的地方,或者作出了新的理解,进行了新的论证,或者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相关资料

在第1卷的第17章,马克思进一步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成为商品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他们的劳动;劳动是人的活动,是不能出卖的,能出卖的只是劳动的产品或者劳动力;劳动物化在商品中形成商品价值,但劳动本身没有也不能有价值;等等。李嘉图由于没有区分开劳动和劳动力,认为雇佣工人出卖的是他的劳动,他得到的工资是他的劳动的价值,因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时就遇到了不可克服的矛盾。而马克思指出雇佣工人出卖的是他的劳动力,不是他的劳动;工资只是他的劳动力的价值,不是他的劳动的价值。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东西,但它本身没有也不可能具有价值,这就解决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遇到的矛盾,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真正成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使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牢固地树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同时,我认为马克思指出劳动力作为商品,它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这一点具有重大意义,为我们研究商品价值问题增加了一个重要的视点。这一点后面还会讲到。3.第1卷第1章谈到了价值量的计量要以简单劳动作为计量的单位,因而需要把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来进行量的比较,并指出复杂劳动可以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马克思说的简单劳动,就是在一定社会的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的劳动力的耗费。在第1卷第1章的第1节,马克思说:“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作者简介

侯雨夫,男,湖南长沙人,1926年3月出生。1949年2月起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离休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参加北京市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曾在《学术月刊》《世界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和论文集上发表过一些文章.除教科书等之外的著作有1991年出版的《论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书(与冯兰瑞等合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