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群开蒙-二十世纪早期中国西画社团研究

包邮合群开蒙-二十世纪早期中国西画社团研究

1星价 ¥58.5 (6.5折)
2星价¥58.5 定价¥9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53986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7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530539866 ; 978-7-5305-3986-6

内容简介

20世纪早期西画家的社团活动,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和意义的现象。在整个儿20世纪,这些社团存在的时间虽然是昙花一现,实际上它和前后诸多艺术发展含有或隐或现的承接、延续关系。而从近年中国现代艺术史成果看,对这方面还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杜少虎提出以20世纪早期西画社团为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的设想后,我立即给予支持,并得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专业诸位老师的赞许。
杜少虎在中国美术史领域有比较广泛的知识积累,也有美术创作和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但他对早期西画历史上的社团研究,从一开始就以登高临深的心态谨严着手。史料的欠缺与紊乱,是进入这一学术领域难以逾越的障碍。少虎知难而进,在收集、阅读和整理史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经过他的努力和各方面专家的帮助、指引,在早期西画社团史料的掌握上,拾遗补漏,成绩可观。论文对20世纪初期艺术社团的历史渊源,发展格局;重点社团及其核心人物的活动与艺术影响等等问题的阐述与评说,都是在充分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展开的。
早期西画社团活动,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它的活动范围也限于东南沿海大都市之内。但它的出现、发展与影响,却与前后左右的文化变革有深广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西画社团这一短暂事物,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新旧文化交融激荡的产物。如果仅从西方绘画进入中国这一角度观察西画社团,显然不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其来龙去脉。研究这一历史现象的困难在此,这一历史问题的引人入胜也在此。杜少虎的论文,正是在这里突破了一般学位论文的写作模式。他从不同角度展开多方面的史实,并力图多角度地深人开掘,不停留于给出某种规范的解释,而是在梳理、分析、阐述历史现象的时候,接触多方面的文化问题,提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多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杜少虎完成他的学位论文初稿时,我们交换意见,曾提到以这篇论文为起点,对中国西画历史作进一步深入探讨。读了经过修改的论文之后,我对少虎的研究成果感到欣然,同时也对他的艺术史研究产生了更为迫切的期待。

目录

引言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西画社团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重要观点
四、西画东渐的历史语境
五、社团的历史渊源
六、西画社团发生的动因、在社会中的位置、基本特征及分布地域
**章亟变中的抉择
**节文人的觉醒与大众审美意识的转变
第二节新旧文化活动之变迁——从“文人雅集”到现代社团的演进
第三节世纪之初的西化思潮
一、价值取舍与文化移植
二、艺术与社会改造

第二章合群而起:“新派画”之引入(1912一1929)
**节洋画会的兴起
一、写生新风
二、现代思想的萌芽
三、展览会之先声
第二节美术革命写实精神的撷取与新艺术运动之发端
第三节沪上晨钟:天马会、晨光美术会与白鹅画会
第四节社团群起:南北的呼应与联合
一、从赤社、阿波罗到东方艺术研究会
二、南北艺术社团之联合
第五节促成东方新艺术

第三章先锋思潮:西画社团对“新画派”的追随(1930—1936)
**节激进的画家群体
一、左翼思潮:美术的革命化与大众化
二、西画洋风:从长风西画研究会到摩社
第二节狂澜飓风:决澜社的崛起
第三节决澜余波:洋画界的现代思潮
第四节独立画会:超现实主义的散播者

第三章融冶中西:西画社团的社会功能与艺术实践
**节民族意识之融入:社团共同价值的内化与维系
第二节文化场域中社团活动模式的形成
一、艺术宗旨与社团章程
二、公共领域的传播(一):社团画展与画家个展
三、公共领域的传播(二):教学、演讲、刊物
第三节西画的移入与文化改造
一、风格引进:探索西画技法的艰难历程
二、样式模仿:油画实践的不同路向
三、融合变通:西画国际化、民族化语言的早期探索

第四章
一、引进与开拓:西画进入中国的社会实践与早期启蒙
二、西画社团价值及现代性、民族性艺术的启示
附录1:早期西画社团概览(1912—1936)
附录2:中国西画社团活动暨外国美术大事对照年表(1912—1936)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