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行风土记-陕西民间艺术田野笔记
读者评分
4.7分

包邮西行风土记-陕西民间艺术田野笔记

1星价 ¥8.8 (3.4折)
2星价¥8.8 定价¥2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7条)
woa***(三星用户)

薄薄的一本书

但却是认真有趣的一本好书,这一系列收了好几本

2016-12-02 00:16:38
0 0
zhy***(三星用户)

秉承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传统,知识性与趣味性俱佳

秉承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传统,知识性与趣味性俱佳。

2015-03-14 18:51:30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0773553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2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507735536 ; 978-7-5077-3553-6

内容简介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目录

**部分 黄土地的记忆
一、引子
二、考察前的准备
(一)资料的准备
(二)决定考察路线
(三)到达西安
三、进入黄土高原
四、洛川民俗博物馆
(一)桑耕厅
(二)民俗厅
(三)婚俗厅
(四)洛川人的传统教育
(五)洛川的皮影戏
四、洛川县凤栖镇谷咀村考察
(一)屈延军一家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方李莉,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被录取到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8年出站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科技文化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出版有《新工艺文化论——人类造物大趋势》、 《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等专著近1 0部,发表有《文化生态失衡的提出》、《谁拥有文化解释的权力》、 《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等8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