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12890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32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117128902 ; 978-7-117-12890-2

内容简介

临床上,大多数血管事件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引起的。血栓领域的进展非常迅速,主要是由于此领域研究活跃,并且出现了很多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药物。richard becker及fred spericer等就此专题写了此手册,主要论及不同血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策略,以便有效诊断及治疗这些疾病。文中给出了相应的表格和图片来强调这些重要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目录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动脉血栓形成
第3章 静脉血栓形成
第4章 易栓症
第5章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第6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第7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第8章 心肌病
第9章 天然瓣膜及人工心脏瓣膜病
第10章 心房颤动
第11章 外周动脉疾病
第12章 围术期的抗凝治疗
第13章 抗凝医疗服务及动态监测门诊
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冠状动脉血栓》内容简介:临床上,大多数血管事件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引起的。血栓领域的进展非常迅速,主要是由于此领域研究活跃,并且出现了很多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药物。Richard Becker及Fred Spericer等就此专题写了此手册,主要论及不同血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策略,以便有效诊断及治疗这些疾病。文中给出了相应的表格和图片来强调这些重要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相关资料

插图:动脉血栓形成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患者的内皮功能不全或活化引起的。血管壁损伤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强烈刺激因素,并且可细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型:损伤局限于血管内皮,一般发生于离心性内皮增厚部位、血流有变化的部位以及血管分叉的部位。第二型:损伤的范围更广泛,涉及深层的斑块组织。第三型:损伤的特点是广泛的斑块破裂,暴露血栓的组分。动脉血栓的细胞模型显示,含组织因子的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是凝血的始动部位。。组织因子和因子Ⅶa(源于血浆)的复合物导致凝血酶的生成。栓子的成熟及生长发生于血小板表面。炎症对动脉血栓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对血小板和非血小板细胞表面凝血及凝血酶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细胞介素,通过刺激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释放,从而促进凝血酶的产生(图2-1)。认为有一个“血栓前状态”系统存在于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此系统在临床事件之前就触发了凝血反应。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贝克(Richard C.Becker) (美国)Frederick A.Spencer 译者:王吉云 王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