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8459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3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122084590 ; 978-7-122-08459-0

本书特色

全书分为八部分:**章为概述,主要介绍了环境及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标准体系,以及环境影响的法律责任。第二章、第三章为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主要介绍了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方法(包括大气、水、海洋、声、土壤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环境风险评价等。第四章为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五章、第六章为公众参与和总量控制。第七章为清洁生产评价。第八章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
本书力求内容全面、翔实、实用,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及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尤其对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评价作了详细的叙述。本书在注重基本理论的阐述的同时,注重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与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并力求符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原则精神。

内容简介

全书共8章,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重点介绍了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评价方法,同时将清洁生产、公众参与作为单独章节,强调了清洁生产、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
本书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法重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为了便于教学,编排了适量的例题和案例。
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本科、专科环境类专业学生的课外自学辅导书以及环境评价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章 概述
**节 环境及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系统及环境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过程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一、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一、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
二、评价单位的管理
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的审查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
五、项目设计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六、建设单位的环境影响管理
七、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
八、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其他有关法律规定
九、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
第五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
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思考题
第二章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节 污染源调查评价与实例
一、污染源与污染物
二、污染源调查内容
三、污染源调查方法
四、污染源评价
第二节 环境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原则与方法
二、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第三节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程序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三、污染气象调查
第四节 地表水环境调查与评价
一、地表水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
二、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三、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
第五节 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
一、环境噪声及其分类
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六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土壤环境及土壤环境容量
二、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
三、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思考题
第三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技术
**节 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的原则
二、工程分析的内容
三、评价时段的划分
四、工程分析的方法
第二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四、大气扩散模式
第三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评价等级的划分
二、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三、常用水质模型
第四节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评价等级的划分及评价要求
二、评价范围及预测点布设
三、噪声预测方法
第五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二、土壤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三、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第六节 环境风险评价
一、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二、风险评价标准
三、评价内容和程序
四、源项分析
五、风险源强估算与影响预测
六、减少危害的措施与应急计划
思考题
第四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节 概述
一、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及特点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意义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第三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思想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一、区域环境背景调查及生态特征分析
二、污染源调查和效益评价
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六节 环境质量预测
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二、环境预测方法
三、环境预测程序
四、环境预测
五、大气污染预测
六、水环境污染预测
第七节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
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
三、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和环境战略对策措施
四、环境管理的作用
第八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篇章的编写内容
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思考题
第五章 公众参与
**节 概述
一、世界各国与国际社会公众参与概况
二、中国的公众参与概况
第二节 公众参与的目的意义
一、公众参与的定义
二、公众参与的目的
三、公众参与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节 公众参与活动
一、公众参与的类型
二、公众参与的方式
三、公众参与的程序
第四节 公众参与管理
一、公众分类
二、公众参与活动公众的选取
思考题
第六章 总量控制
**节 总量控制的目的
一、总量控制的发展背景
二、总量控制的指导思想
三、总量控制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总量控制的类型
一、管理目标总量控制
二、容量总量控制
第三节 总量控制要点分析
一、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
二、环境质量达标分析
三、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的分析
四、建设项目先进水平的分析
五、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思考题
第七章 清洁生产评价
**节 清洁生产概述
一、清洁生产的发展概况
二、清洁生产的定义与内容
第二节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一、评价等级
二、评价方法
第四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评价的编写要求
一、编写要求
二、编写内容
三、注意事项
思考题
第八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
**节 编制单位和人员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原则
第三节 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编制
第四节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
第五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一、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附录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摘录)
附录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摘录)
附录4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摘录)
附录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95)(摘录)
附录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摘录)
附录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摘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环境影响评价》共8章,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重点介绍了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评价方法,同时将清洁生产、公众参与作为单独章节,强调了清洁生产、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环境影响评价》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法重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为了便于教学,编排了适量的例题和案例。《环境影响评价》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本科、专科环境类专业学生的课外自学辅导书以及环境评价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相关资料

插图:环境系统的资源性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个方面,物质方面,如煤炭、石油、矿藏、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非物质资源方面指的是环境的形态和生态功能,不同的环境状态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例如海滨地区,有的适合建造码头港口,有的适合发展旅游,有的适合水产养殖业;不同的地区适合不同的经济产业的发展。因此,环境提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表现出资源性。资源被开发利用时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性,因此,环境既然具有资源性,当然也具有价值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价值性也越来越显著。离开环境系统,人类社会就不可能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环境系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性。环境系统的价值性也遵循价值规律。例如任意开采地下水,粗放式的农田灌溉,无计划的工业用水,随意使用生活用水,污水任意排放等都会引发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污染,结果导致局部地面下陷,某些地区水资源匮乏,人畜用水困难等现象。环境系统的价值性表现为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表现为社会价值,例如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种类、植被、生物链等,一旦被破坏,其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因而,认识环境系统的价值性以及价值的有限性,对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它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在认识环境影响时,既要认识和评价人类活动使环境发生了的或将要发生的变化,又要注意这些变化会或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反作用;既要看到环境的不利变化,又要找出对环境有益的变化,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按影响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直接影响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直接作用,而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累积影响是指一项活动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对环境形成的影响,具有积累性,也可能是多个项目对某一地区共同作用形成的叠加作用。如某地区的开发行为过于频繁或项目过于密集就会对该地区产生累积影响。环境影响按影响效果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指对入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不利影响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环境影响按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可恢复的影响是指那些能使环境的某些特性改变或某些价值丧失后,仍可逐渐恢复到以前的特性或价值的影响。例如工业废水经过各种治理手段,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水体,再经过水体的自净作用可以消除废水对水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恢复影响指造成环境的某特性改变或价值丧失后不能恢复的影响。例如,对森林的无序开发将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毁灭性打击,从而导致当地气候以及其他生态系统的变化,这就是不可恢复影响。一般来讲,在环境容量范围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都是可以恢复的,而超出环境容量范围的影响则很难恢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