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与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与分析

1星价 ¥16.8 (7.0折)
2星价¥16.8 定价¥2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1000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202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512100008 ; 978-7-5121-0000-8

本书特色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与分析》:高等学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教材在内容上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的基本知识,在思路上以“引导案例”进入每一章的学习,在方法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理论内容。
  本教材适宜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经济管理类大专学生及社会上从事经济与管理工作的人员使用。

目录

第1章 国际贸易概述
 1.1 国际贸易及其分类
  1.1.1 国际贸易的基本含义
  1.1.2 国际贸易的分类
 1.2 国际贸易的统计分析指标
  1.2.1 贸易额和贸易量
  1.2.2 贸易差额
  1.2.3 国际贸易条件
  1.2.4 贸易商品结构
  1.2.5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
  1.2.6 对外贸易依存度
 1.3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1.3.1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
  1.3.2 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
  1.3.3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
第2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2.1 国际分工
  2.1.1 国际分工的含义
  2.1.2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2.1.3 国际分工的类型
  2.1.4 国际分工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
  2.1.5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2 世界市场
  2.2.1 世界市场的含义
  2.2.2 世界市场的发展
  2.2.3 世界市场的构成
  2.2.4 世界市场的开拓方式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
第3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3.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1.1 早期的贸易思想
  3.1.2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3.1.3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3.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2.1 新古典贸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2.2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
 3.3 对赫—俄理论的检验
  3.3.1 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
  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3.3.3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简评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
第4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1.1 技术差距论
  4.1.2 产品生命周期论
 4.2 要素增长贸易理论
  4.2.1 人力资本说
  4.2.2 研究开发要素说
  4.2.3 要素密集型的变换
 4.3 产业内贸易理论
  4.3.1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内容
  4.3.2 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4.4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4.4.1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内容
  4.4.2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4.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5.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
  4.5.2 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评价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
第5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5.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5.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5.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5.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5.2.1 关税同盟理论
  5.2.2 以现代贸易理论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5.2.3 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简介
  5.2.4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评价
 5.3 世界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5.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5.3.2 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介绍
  5.3.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
第6章 关税措施
 6.1 关税概论
  6.1.1 关税概述
  6.1.2 关税征收
 6.2 关税的种类
  6.2.1 按照商品流向划分
  6.2.2 按照征税目的划分
  6.2.3 按照关税优惠程度划分
  6.2.4 进口附加税
 6.3 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6.3.1 反倾销税
  6.3.2 反补贴税
 6.4 关税效应和有效保护率
  6.4.1 关税效应分析
  6.4.2 关税保护程度
 6.5 世贸组织下的关税约束
  6.5.1 世贸组织下关税约束的概述
  6.5.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的调整和变化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
第7章 非关税壁垒
第8章 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
实训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与分析》在内容上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的基本知识,在思路上以“引导案例”进入每一章的学习,在方法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理论内容。本教材适宜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经济管理类大专学生及社会上从事经济与管理工作的人员使用。

相关资料

插图:产业革命以后,工厂规模和数量的扩大使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许多大工业中心城市。这些工业中心城市所需的大量食品及其他消费品,已不可能单靠国内生产来供应,因而需要不断从世界市场去采购输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加快了人们对荒芜原野的开发。19世纪国际间的移民运动有了极大的发展,数以百万计的欧洲移民到了北美洲、大洋洲及其他地方。中国、印度等国的大批劳动力也以各种形式移往世界各地。这种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无疑也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大机器工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铁路、海运、通信事业的发展,把各国的市场真正有效地联系在一起。3.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资本输出的加强,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其标志如下。1)帝国主义列强已把世界瓜分完毕20世纪初,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已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之下。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在.19世纪中期开始的新科技革命中迅速地发展了自己的生产力,使它们的生产力水平开始接近*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加强了资本输出。为了保证本国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掠夺殖民地,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上已没有什么国家和地区可以脱离世界市场去进行经济活动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