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弈与妥协-晚清预备立宪评论

包邮博弈与妥协-晚清预备立宪评论

1星价 ¥46.8 (7.2折)
2星价¥46.8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707703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59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307077034 ; 978-7-307-07703-4

本书特色

《博弈与妥协:晚清预备立宪评论》:如果说,历史就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教科书,那么立宪史就是这本教科书中*富启发的一页——读懂了历史,便也读懂了宪法,便也掌握了未来……

内容简介

自1906年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以来,已过去100多年了。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或许可以在其覆满枯枝败叶的墓穴之中,发掘出一些为我们曾经所忽视或者所不屑的“遗产”和启示……尽管预备立宪是在立宪派的压力和世界大势的驱迫之下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但清政府对待立宪问题的审慎态度却是耐人寻味的——从出洋考察到仿行宪政再到宪法大纲,每一步都不乏可圈之处;清政府在预备立宪过程中所采行的措施也基本合乎国情——选择官制改革和地方自治作为切入点,制定预备清单,层层推进。然而,立宪终究没有按照预备的路线向前推进更远,本欲借助立宪挽救威望的晚清王朝,亦随立宪预备的终结而覆亡。此情此景,我们难道不应该有所触动、有所反思么?

目录

预备立宪百年祭
导论
出洋立宪政治考察评论
一、出洋立宪政治考察的时代背景
二、出洋立宪政治考察的基本过程
三、出洋立宪政治考察的核心内容
四、出洋立宪政治考察的历史评价
参考文献
预备立宪之官制改革评论
一、晚清官制改革的基本动因
二、晚清官制改革的历史渊源
三、丙午年间的官制改革
四、宣统年间的官制改革
五、晚清官制改革的若干反思
参考文献
预备立宪之教育改革评论
一、晚清教育改革的历史动因
二、晚清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晚清教育改革的历史评价
参考文献
预备立宪之法制改革评论
一、晚清法制改革的基本动因
二、晚清法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晚清法制改革的宪法地位
四、晚清法制改革的若干反思
参考文献
预备立宪之地方自治改革评论
一、晚清地方自治改革的思想源流
二、晚清地方自治改革之前的地方自治运动
三、晚清地方自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晚清地方自治改革的历史评价
参考文献
预备立宪之资政院评论
一、资政院设立的历史背景
二、资政院的组织依据
三、资政院的主要活动
四、资政院的历史评价
参考文献
预备立宪期间之国会请愿运动评论
一、国会请愿运动的历史背景
二、国会请愿运动的发展过程
三、国会请愿运动的政治影响
四、国会请愿运动的若干意义
参考文献
《钦定宪法大纲》评论
一、《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背景
二、《钦定宪法大纲》的产生过程
……
《九年预备立宪逐年筹备事宜清单》评论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评论
附录
后记
编者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博弈与妥协:晚清预备立宪评论》内容简介:自1906年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以来,已过去100多年了。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或许可以在其覆满枯枝败叶的墓穴之中,发掘出一些为我们曾经所忽视或者所不屑的“遗产”和启示……尽管预备立宪是在立宪派的压力和世界大势的驱迫之下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但清政府对待立宪问题的审慎态度却是耐人寻味的——从出洋考察到仿行宪政再到宪法大纲,每一步都不乏可圈之处;清政府在预备立宪过程中所采行的措施也基本合乎国情——选择官制改革和地方自治作为切入点,制定预备清单,层层推进。然而,立宪终究没有按照预备的路线向前推进更远,本欲借助立宪挽救威望的晚清王朝,亦随立宪预备的终结而覆亡。此情此景,我们难道不应该有所触动、有所反思么?

相关资料

插图:传统社会结构的逐步解体,对社会进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件。如上所述,在传统社会中,士绅阶层乃是社会的重心,农、工、商乃是外围阶层,这种“士”与其他阶层的分野很明显地表现出传统社会的不平等性。然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保障了农、工、商阶层向士阶层流通的渠道,从而使得传统社会的不平等因素得以限制,并且在*大范围内形成了社会共识,达到了社会整合的目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两千余年来的传统社会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超稳定结构,若没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中国能否缓慢进入资本主义萌芽期是颇值怀疑的问题。①然而,由于科举制的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社会整合机制被打破,传统社会的重心丧失,从而使得社会逐步走入一个没有重心而摇摆不定的状况之中。士人阶层的解体,使得“士”日益边缘化,其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减小。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士”日益分解为近代知识分子,并*终向从商和从军两个大方向发展,但无论如何,近代知识分子远远不能发挥士人阶层整合社会的功能,反而与社会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乡绅进入城市经营商业,扩大了城乡的差距,而军化的知识分子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军阀势力的重要助力。凡此种种,都可说是废科举、实行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近代中国一直在试图重建社会重心,然而短期内却始终难以奏效。“我们这六七十年的历史所以一事无成,一切工作都成虚掷,都不能有永久性者,依我看来,都只因为我们把六七十年的光阴都抛掷在寻求建立一个社会重心而不可得。”②中国近代数十年的纷争,与此有着很大的关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