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方略论

包邮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方略论

1星价 ¥29.8 (8.5折)
2星价¥29.8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1543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509715437 ; 978-7-5097-1543-7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几个主要军事国家提升本国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的有效举措,同时,针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了影响和制约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的瓶颈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组织变革以及促进装备市场的有效竞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的提升方略。

目录

导 论
 **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
**章 竞争力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节 概述
  一 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二 竞争优势的来源
 第二节 竞争力提升是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与发展的首要目标
  一 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 提升竞争力已成为各军事强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
 第三节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方略
  一 自主创新是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的根本
  二 组织变革是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的保证
  三 促进竞争是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方略之一——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节 概述
  一 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战略
  二 自主创新应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基点
  三 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解析
 第二节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
  一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发展的目标导向
  二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牢固基石
  三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
  四 进一步深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应采取的举措
 第三节 政府采购是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牵引
  一 政府对技术创新予以干预的必要性
  二 政府采购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
  三 政府采购应成为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牵引
 第四节 重大科技专项工程是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
  一 重大科技专项及特点
  二 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历来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
  三 重大科技专项应成为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
 第五节 广泛的军工合作是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
  一 广泛的军工合作是当今武器装备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 军工合作对发展中国家潜在的负面影响
  三 军工合作是增强我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方略之二——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变革
 **节 概述
  一 组织与组织变革
  二 组织变革的基础
  三 组织变革的途径
 第二节 基于竞争力提升的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变革
  一 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变革
  二 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变革与竞争力提升
 第三节 组织虚拟化是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变革的根本途径
  一 组织虚拟化是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
  二 组织虚拟化是构筑“哑铃型”国防科技工业经济结构的有力举措
  三 组织虚拟化是促成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可行选择
 第四节 国防科技工业组织虚拟化的基础
  一 加强核心能力建设,为国防科技工业组织虚拟化奠定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 加强军工信息化建设,为国防科技工业组织虚拟化打造信息平台
  三 建立“民转军”机制,为国防科技工业组织虚拟化提供制度保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方略之三——促进装备市场的有效竞争
 **节 概述
  一 竞争与竞争机制
  二 建立装备市场竞争机制的必要性
  三 国外装备市场推行竞争机制的概况
  四 建立装备市场竞争机制需着手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垄断性的减弱是建立竞争机制的经济基础
  一 国防科技工业的自然垄断性分析
  二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垄断边界的动态性
  三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削弱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然垄断的基础
 第三节 有效竞争是装备市场的理想竞争模式
  一 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是政府对装备市场的双重诉求
  二 有效竞争是兼顾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理想竞争模式
  三 在装备市场建立有效竞争机制的初步设想
 第四节 市场准入制度的变革是装备市场建立有效竞争机制的制度基础
  一 我国装备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客观基础及历史演变
  二 我国装备市场准入制度的变革
 第五节 市场主体的培育是装备市场建立有效竞争机制的前提
  一 放松市场准入是培育装备市场主体的基础
  二 清除隐性壁垒是培育装备市场主体的保障
  三 非对称管制是培育装备市场主体的得力举措
  四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促成装备市场主体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第六节 完善的竞争政策是装备市场建立有效竞争机制的保障
  一 竞争政策的国际经验
  二 保护中小企业的国际经验
  三 我国装备市场竞争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
  四 完善我国装备市场竞争政策的建议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方略论》紧紧围绕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这一主题,着眼于我国高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方略论》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几个主要军事国家提升本国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的有效举措,同时,针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了影响和制约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的瓶颈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组织变革以及促进装备市场的有效竞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的提升方略。对深化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提升方略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关资料

插图:2.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力的区别与联系虽然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力都是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概念,但两者却有着显著的差别。首先,从两者的构成要素上来看,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许多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或对其他企业的模仿而形成的,但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则具有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特性。其次,从与企业的依存关系来看,每个企业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否则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难以谋求生存和发展;但对于核心竞争力而言,则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或企业的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一般来讲,只有竞争力强的企业才可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再次,从对两者评价的难易程度来讲,由于竞争力只是横向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因此通过一系列的具有外显性的量化指标就可以对其加以衡量;核心竞争力则不仅横向相对于竞争对手,而且纵向相对于企业竞争力。所以,对核心竞争力的衡量与评价要比对竞争力的衡量与评价复杂得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力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核心竞争力包含于竞争力之中,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力量,且核心竞争力越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强。另一方面,企业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生动反映。一般来说,没有竞争力或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基本是不会拥有核心竞争力,而竞争力很强的企业则必然有其核心竞争力支撑。

作者简介

张福元,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作战指挥专业军事学博士,总装军械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