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博弈规则与合作秩序-理解集体行动中合作的难题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0809335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208093355 ; 978-7-208-09335-5
内容简介
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竞争社会,“政治是解决群体性生存的智慧”这句箴言更折射出丰富的学术魅力。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对”政治秩序何以可能”的追问形成四种路径:霍布斯路径、哈耶克路径、帕特南路径、奥斯特罗姆路径。笔者正是基于对这四种路径的分析,探求政治合作秩序所依赖的制度基础,确立了从“博弈规则”这一研究视角来论证政治合作秩序何以可能这一重要命题。沿着制度政治学和现代民主价值的学理背景对所处时代的重大问题尝试进行理论分析,回应政治价值的现代转型。因循新制度主义对制度的全新阐释,提供合作秩序达成的另一种言说,以期待对这一永恒的开放问题提供一些新思考。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意识和实现的目标
三、文献综述
四、本书内在逻辑和结构安排
**章 基于博弈规则来理解合作秩序的理论前设
一、理解博弈规则
(一)外在规则:局限及对其批判
(二)内在规则:从制度演进看博弈规则
(三)制度的本质:理解和解读博弈规则
二、合作秩序是博弈规则达成的制度均衡状态
(一)解释合作秩序的新尝试
(二)合作秩序的状态
(三)合作秩序的演进和达成
三、基于博弈规则的合作秩序的理论基点
(一)面对冲突必然性的政治合作秩序的诉求
(二)冲突现实下对合作秩序诉求的基点
第二章 二人博弈世界:非合作秩序的困境
一、集体行动合作的难题
(一)合作的难题
(二)底线共识与制度伦理
二、博弈论的发展历程: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
(一)博弈论的历程
(二)博弈论发展的特点
(三)合作均衡解的诉求
三、从理性选择理论家到新制度主义理论家
(一)对奥尔森理论的批判
(二)从对完全理性选择理论的修正意义上来看新制度主义的演进
(三)制度的理性选择理论是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内核
四、对市场解决合作难题的路径评判:回到斯密和哈耶克
(一)“斯密问题”
(二)回到哈耶克:从“自发博弈”的角度来谈自生自发的合作扩展秩序
五、理性选择在解释集体行动合作中的效度与限度
(一)经典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抱负与不足
(二)被修正的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特征
(三)理性运用的必要性与理性不及的局限性
六、利益政治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二人博弈世界的视角
(一)基于交换的利益政治:政治世俗化的功与过
(二)何种利益,何种理性:利益政治的纠结所在
(三)从经济理性到公共理性:现代政治的价值魅力
第三章 三人博弈世界:合作秩序何以可能的政治分析
一、集体行动中合作何以可能
(一)重复博弈对一般均衡和完全信息博弈的超越,在熟人世界里,合作何以可能
(二)演进博弈对重复博弈的超越,在陌生人世界里,合作何以可能
二、对霍布斯解决路径的评判:从政治权力到政治权威
(一)“霍布斯难题”
(二)对绝对权力的警惕和拒斥:从主权者主权到议会主权
(三)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
(四)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人民主权和道德依据
(五)政治权威的现实支撑:作为第三方的正式制度权威
三、对第三方的多种理解和综合治理机制分析
(一)对第三方的多种理解
(二)多种治理模式
(三)共同体治理:超越市场治理和国家治理模式
四、对帕特南解决路径的评判:从传统的延续到投资社会资本
(一)解决合作难题的社会资本路径
(二)界定社会资本和积累社会资本
(三)投资社会资本与构建政府信任合作体系
五、威权政治:基于三人博弈世界的视角:
(一)秩序对权威的渴求:对于“国家退场”的反思
(二)何谓“权威”:威权政治的法理基础
(三)如何解决“谁来治理治理者的难题”:优良秩序对威权政治提出的要求
第四章 一人博弈世界:合作秩序的道德要求
一、独白模式与主体间性
(一)自我的不足:认识论和知识论的限制
(二)独白模式与主体性
(三)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何种利他主义?
二、道德演进与实践理性
(一)“定言命令”与道德演进
(二)实践理性与博弈规则:博弈规则是自我实施的吗?
三、国家权威与主体政治
(一)国家权威与“国家道德乌托邦框架”
(二)主体政治与自我统治
四、从民族国家到国际政治再到全球政治:基于一人博弈的视角
(一)“类”概念或“天下”概念:从冲突走向合作的关键
(二)不确定性世界的均衡解之诉求:从主体的个人到主体间性的全球
第五章 这一分析框架的解释力:效度与限度
一、从相互性的视角来理解政治的价值
(一)博弈规则:从制度逻辑看现代政治价值的形成
(二)博弈规则与现代政治范式相吻合
(三)从博弈规则来解释合作秩序是为了取得更大范围共同体的治理
(四)从博弈规则的视角有助于合作政治秩序的生成和巩固
二、不足与还需进一步挖掘的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博弈规则与合作秩序》内容简介: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竞争社会,“政治是解决群体性生存的智慧”这句箴言更折射出丰富的学术魅力。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对“政治秩序何以可能”的追问形成四种路径:霍布斯路径、哈耶克路径、帕特南路径、奥斯特罗姆路径。笔者正是基于对这四种路径的分析,探求政治合作秩序所依赖的制度基础,确立了从“博弈规则”这一研究视角来论证政治合作秩序何以可能这一重要命题。沿着制度政治学和现代民主价值的学理背景对所处时代的重大问题尝试进行理论分析,回应政治价值的现代转型。因循新制度主义对制度的全新阐释,提供合作秩序达成的另一种言说,以期待对这一永恒的开放问题提供一些新思考。
相关资料
宾默尔通过生存博弈和道德博弈的论述有效地把这两派对立的观点统一起来。他首先肯定生存博弈的必要性,“生存博弈的规则是无法改变的。他的规则包含了不可更改的体力与心理的逻辑约束,它为局中人的行动自由设定了界限。”②然后强调把生存博弈放到道德博弈为其提供的永续的重复博弈框架中进行博弈。习惯、传统和文化是道德博弈的源泉,宾默尔巧妙地诉求作为公平的道德博弈,就既保留重复博弈的可能性,又引入博弈中个人道德反思能力的运用,使得在遵循习惯规则过程中发挥人的能动性,从而解释了博弈均衡问题。宾默尔对先验的道德观持批判态度:“并不存在先验于社会的道德基石,如果成人可以把道德确信作为基石比喻的话,那么可以建构空中楼阁了。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动态有机体更为有用,而约束内部事实的道德指令是确保在正常时各组成部分运转良好的契约意识。再者,这些道德指令的源头在生物、社会和政治演化的历史理论之中,而不是在抽象的思想著作中,无论他们有多么高明的智慧。……无需受到真实的或想象的怪物的强制或胁迫。”③这与他对道德的理解有关:“我并不同意尼采的看法,即‘不存在道德现象……只有关于现象的道德解释。’但是,我同意尼采所说的,关于道德现象的传统解释典型地使得这种不存在的东西真实化了。
作者简介
陈毅(1979-),毕业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博士后,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对民主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现代国家理论抱有兴趣.先后在《云南行政学院学报》、《长白学刊》、《黑龙江社会科学》、《兰州学刊》、《湖北社会科学》、《中国当代政治问题研究报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探索与争鸣》、《太平洋学报》、《同济大学学报》、《经济问题探索》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独立承担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课题1项,参与上海市社科课题1项。
-
(平装)二战战史
¥16.9¥45.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民众政府
¥9.5¥25.0 -
走向海洋
¥16.5¥59.8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走向海洋(八品)
¥17.1¥59.8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82.9¥97.5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7.3¥51.0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2.4¥19.0 -
中国的战争行为
¥14.7¥42.0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3.2¥38.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思想产业-悲观主义者.党派分子及财阀如何改变思想市场
¥33.8¥75.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的地理枢纽
¥10.6¥16.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5.7¥49.0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9¥5.5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中卷
¥20.5¥50.0 -
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
¥12.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