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0320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10
  • 出版时间:2006-01-10
  • 条形码:9787564032012 ; 978-7-5640-3201-2

本书特色

《汽车发动机原理构造及电控》是面向“十二五”高等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0章,分别为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等。

目录

第l章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本章 教学提示本章 教学要求理论知识1.1 发动机的类型1.2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2.1 发动机的基本术语1.2.2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2.3 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3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3.1 汽油机的总体构造1.3 -2柴油机的总体构造1.4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4.1 指示性能指标1.4.2 有效性能指标1.4.3 强化指标1.4.4 紧凑性指标1.4.5 运转性能指标1.4.6 可靠性指标1.4.7 耐久性指标1.4.8 工哲}生指标1.5 发动机特性1.5.1 发动机特性与特性曲线1.5.2 发动机速度特性1.5.3 发动机负荷特性实操技能1.6 发动机维修常用工具1.6.1 手用工具1.6.2 专用工具1.7 发动机维修常用量具1.7.1 游标卡尺1.7.2 外径千分尺1.7.3 厚薄规(塞尺、间隙规)1.7.4 百分表1.8 发动机总成拆装1.8.1 拆装发动机总成的操作规范1.8.2 从车上拆下发动机总成的操作步骤1.8.3 将发动机总成安装到车上的操作要点知识与能力拓展1.9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1.1 0各种发动机比较1.1 0.1 涡轮增压发动机1.1 0.2 机械增压发动机1.1 0.3 汽油直喷技术1.1 0.4 全铝发动机本章小结自测题第2章 曲柄连杆机构本章 教学提示本章 教学要求理论知识2.1 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和组成2.1.1 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2.1.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2.2 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2.2.1 气体压力2.2.2 往复惯性力和离心力2.2.3 摩擦力2.3 机体组2.3.1 汽缸体2.3.2 汽缸盖与汽缸衬垫2.3.3 油底壳2.3.4 发动机的支承2.4 活塞连杆组2.4.1 活塞2.4.2 活塞环2.4.-3活塞销2.4.4 连杆2.5 曲轴飞轮组2.5.1 曲轴2.5.2 曲轴扭转减振器2.5.3 飞轮实操技能2.6 机体组零部件的拆装2.6.1 汽缸盖的拆装2.6.2 汽缸体的拆装2.6.3 油底壳的拆装2.7 活塞连杆组零部件的拆装2.7.1 活塞连杆组的拆卸2.7.2 活塞连杆组的装配2.8 曲轴飞轮组零部件的拆装2.8.1 曲轴飞轮组的拆卸2.8.2 曲轴飞轮组的组装知识与能力拓展2.9 可变汽缸控制技术2.9.1 可变汽缸控制的意义2.9.2 可变汽缸控制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2.1 0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2.1 0.1 可变压缩比的意义2.1 0.2 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本章小结自测题第3章 配气机构本章 教学提示本章 教学要求理论知识3.1 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3.1.1 配气机构的功用及分类3.1.2 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工作情况3.2 配气定时及气门间隙3.2.1 配气定时3.2.2 气门间隙3.3 气门组3-3.1 气门3.3.2 气门座3-3-3气门导管3.3.4 气门弹簧3.4 气门传动组3.4.1 配气相位3.4.2 凸轮轴3.4.3 挺杆3.4.4 推杆3.4.5 摇臂总成实操技能3.5 配气机构的拆装3.5.1 配气机构的拆卸3.5.2 配气机构的装配3.5.3 气门座圈的拆装3.6 配气相位的检查与调整3.6.1 配气相位的变化3.6.2 配气相位的检查3.6.3 配气相位的调整知识与能力拓展3.7 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3.7.1.AN05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机构3.7.2 本田ACCORDF22B1发动机VTEC机构3.7.3 德国奔驰车系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本章小结自测题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本章 教学提示本章 教学要求理论知识4.1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4.1.1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发展4.1.2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4.1.3 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4.1.4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4.2 空气供给系统4.2.1 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4.2.2 空气供给系统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4.3 燃油供给系统4.3.1 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4.3.2 燃油供给系统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4.4 控制系统……第5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第6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第7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第8章 汽油机点火系统第9章 启动系统第10章 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汽车发动机原理构造及电控》共分10章,分别为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汽油机点火系统、启动系统、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汽车发动机原理构造及电控》详细讲述了各总成、系统的功用、组成及相关零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各章设置了理论知识、实操技能、知识与能力拓展三个模块,以实现对上述内容的学习。《汽车发动机原理构造及电控》为高等院校汽车工程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职大、成教等汽车工程类专业教材,还可作为汽车应用维修等相关行业的培训教材。

相关资料

插图:2.9.1可变汽缸控制的意义 从多缸发动机工作分析可知,发动机各汽缸是按照工作顺序全部参加做功,这是不合理的,往往导致“大车拉小车”现象。如6缸发动机在怠速或小负荷时,也仍然6个汽缸全部点火做功,这会造成发动机功率浪费、燃油消耗上升。为此,美国通用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德国奔驰公司、日本本田公司都先后开发出随汽车负荷变化,让部分汽缸停止工作的控制技术,美国通用公司称为DOD(Displacement On Demand)可变排量技术,日本本田公司称为VCM(Vacuum Control Mondulator)可变汽缸控制技术。目前,已成功的是本田公司的VCM技术,已经应用于本田第八代雅阁发动机上,广州本田第八代雅阁3.5 L发动机也同步采用VCM发动机,~功率可达206 kW/6 200 r/min。它能根据需要,控制发动机在3、4、6 3种工作模式中变换,既可以作为V6发动机工作,也可以“变身”为直列3缸发动机或者V形4缸发动机。使用表明,该VCM发动机相对于上一代雅阁所配备的3~L发动机,燃油消耗降低了7%,90 km/h等速油耗仅为6.8 L,排放达国Ⅳ标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