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满艺术论
读者评分
4分

包邮萨满艺术论

1星价 ¥39.0 (6.5折)
2星价¥39.0 定价¥60.0
商品评论(1条)
shi***(三星用户)

系列读物。

很不错的一本书,系列丛书之一。

2015-12-03 10:51:4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73572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7页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507735727 ; 978-7-5077-3572-7

本书特色

北方生民原始艺术寻踪
萨满艺术及其内涵
幻想意念与图像艺术
巧撷自然百物,形神横溢的传世艺术
萨满神服:原始多神崇拜的形象载体
萨满声乐.艨始生民的声感贵韵
萨满玛虎、祭坛与柱徽……

内容简介

在人类早期社会,萨满教不仅是特定群体的精神核心,也是一种社会化、全民化的意识形态。它深入于人们的日常活动里,贯穿于人们的处世态度中,与社会、氏族构成一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科学”。萨满教的这种全民化特质。决定了萨满教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所占有的主导地位。时至近代,萨满教在信仰族众中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录

“萨满文化研究丛书”总序
试论满族说部
“乌勒本”研考
满族说部石破天惊
满族传统说唱艺术说部的重现
满族说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果
满族说部:历史学和民族学中的学术价值
满族说部:北方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
简论满族说部中的民族文化遗存
满族说部与人类口传文化
萨满文化与满族传统说部
萨满文化在口承史诗中的遗存
《乌布西奔妈妈》初探
《乌布西奔妈妈》满语文本及其文学价值
《尼山萨满》与北方民族
展开全部

节选

《萨满艺术论》,本书内容包括:北方生民原始艺术寻踪、萨满艺术及其内涵、幻象意念与图像艺术内容。

相关资料

自然崇拜是萨满教*古老的崇拜观念。早期的人类是自然之子,人们视自然与自身为一体,奉自然为生命之母,对大自然虔诚敬畏,由此形成了诸多禁忌意识。对于群体赖以生息的大地以及栖息其上的动植物均崇敬有加,取之有时有节,并世代因袭,形成民间不成文的习惯法。尽管信仰萨满教的先民对山河、土地、生物的保护措施多以神灵的名义实施,但千百年来这种敬畏自然、尊崇自然的原始生态意识有效地抑制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损毁,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自然生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之效果,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萨满教的观念中,山川、河流、树木和各种动物皆有生命,有些还被赋予神性,奉为神明,形成很多禁忌,客观上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的繁殖,具有积极的意义。渔猎民族对山神尊崇有加,赋予诸方面的内涵,如祖居地、灵魂归宿地等,岁时祭祀,禁忌颇多。如契丹人素有祭山之俗,其中黑山被视为灵魂归宿地,祭祀典礼尤为隆重,“其礼甚严,不祭不敢进山。”①这种禁忌具有封禁的意义,无疑对山林、自然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清代统治者视长白山为满族的龙兴之地,奉之为圣山,对其采取封禁政策,禁止人们进山放牧、狩猎和采参。长白山遂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流传在东北地区的谚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过的生态环境,这不能不说与北方民族萨满教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的影响有关。神树崇拜观念在北方民族中也很普遍,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在北方农村,常有高大、挺拔或树形奇特的树被奉为神树,受到膜拜。哈萨克族认为独棵的古老树是神和鬼栖息的地方,人们不敢在这种树下休息,也不敢砍伐这种古老的树,怕触犯这里的神和鬼。②

作者简介

富育光   满族,1933年5月生,黑龙江省爱辉县人,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萨满文化调查与研究,先后组织拍摄10R部萨满教录像片,积累了丰富的萨满教田野调查资料。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出版《萨满教与神话》(1990)、《满族萨满教研究》(合著,1991)、《萨满教女神》(合著,1995)、《萨满论》(1999)和《富育光民俗文化论集》等学术著作,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萨大人传》(上、下)、《飞啸三巧传奇》(上、下)、《东海沉冤录》(上、下)、《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东海萨满史诗《乌布西奔妈妈》等满族说部11部,计600余万字。自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成就奖:2008年,获吉林省政府第九届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