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160194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2页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511601940 ; 978-7-5116-0194-0
本书特色
《农村社会法治问题初探》是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节农村社会法治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农村社会法治问题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农村社会法治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我国农村社会的法治现状
**节农村社会法治关系
第二节农村社会的法律实施状况
第三节农村社会的法制体系
第四节农村社会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第三章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节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变迁与发展
第二节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状况分析
第三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村民自治与新兴农民合作组织
第四章我国农民基本权利的法律保障
节选
《农村社会法治问题初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社会法治的内涵、意义及原则、我国农村社会的法治现状、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
相关资料
(四)农村法治要以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正当利益为核心无论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是要维护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关键取决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正当利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而持续的保护。因为农民正当利益的实现直接影响着他们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关系着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在崇尚民主与法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独立和自由是包括广大农民群众在内的市场主体应有的法律地位,这种法律地位的平等性正是实现各自正当利益的基本保障和前提。但是,在我国长期城乡二元发展战略的社会现实条件下,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天然弱势地位非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而且还广泛存在着城市和城镇居民同农村和农民利益之间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农民的正当利益得不到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现实存在的不容忽视且必须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法律作为一种利益调控机制,理应有所作为。二、法治与法制的内在区别和联系“法制”与“法治”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常常谈到的两个概念,人们有时甚至不加区分地使用。实际上,“法制”与“法治”是有一定内在联系但内涵并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法制”与“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中,“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简而言之,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
作者简介
李静,女,山西阳城人,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山西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法治观念培育与农村社会发展、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物权与合同法律制度。参与或主持省、市、校级课题3项参与编写著作一部。先后在《经济问题》、《山西省委党校学报》、《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论文曾获得省级法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64.8¥81.0 -
贸易与理性
¥21.7¥69.0 -
(精)反对选举(八品-九品)
¥23.0¥49.0 -
明代黄册研究
¥17.6¥45.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毛泽东选集(1-4)
¥80.0¥97.5 -
战争的艺术
¥20.7¥58.0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12.8¥28.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53.8¥81.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4.2¥49.0 -
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被折断的花朵:八个荷兰慰安妇的伤痛回忆
¥22.8¥68.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龙与鹰-中美政治的文化比较
¥10.1¥28.0 -
新自由主义的危机
¥25.5¥72.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7.2¥49.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16.7¥49.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5.4¥28.0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9.9¥23.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7.4¥48.0 -
中国的民主
¥5.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