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寿-大家精要
读者评分
4.5分

包邮陈寿-大家精要

¥10.9 (6.5折) ?
1星价 ¥10.9
2星价¥10.9 定价¥16.8
商品评论(4条)
yue***(三星用户)

陈寿-大家精要

好书,ok。

2018-07-01 12:16:11
0 0
t_i***(三星用户)

陈寿-大家精要

陈寿(233~297),一名长寿,字承祚,今四川南充人。曾出仕蜀汉、西晋两朝。陈寿才识过人,抱负宏伟,但性格耿介,不愿曲意附和。虽在政治上坎坷蹉跎,颇不得志,但他勤于洽学,留下了《三国志》这部彪炳千秋的不朽名著。《三国志》成书后,陈寿得到时人的高度赞扬,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把他和司马迁、班固相提并论。《三国志》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国文化”的源头。

2015-07-26 10:26:3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154277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4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541542770 ; 978-7-5415-4277-0

内容简介

陈寿(233~297),一名长寿,字承祚,今四川南充人。曾出仕蜀汉、西晋两朝。陈寿才识过人,抱负宏伟,但性格耿介,不愿曲意附和。虽在政治上坎坷蹉跎,颇不得志,但他勤于洽学,留下了《三国志》这部彪炳千秋的不朽名著。《三国志》成书后,陈寿得到时人的高度赞扬,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把他和司马迁、班固相提并论。《三国志》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国文化”的源头。

目录

第1章 陈寿与《三国志》
 一、陈寿生平
 二、《三国志》引发的良史之争
 三、 陈寿的思想
 四、余论
第2章 裴松之与《三国志注》
 一、裴松之生平、治学
 二、《三国志注》
 三、《三国志注》的价值及影响
 四、裴松之的史学观
第3章 三国文化
 一、“三国文化”之源
 二、三国故事的传播与接受
 三、《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
 四、三国文化
展开全部

节选

《大家精要·陈寿》内容简介:陈寿(233~297),一名长寿,字承祚,今四川南充人。曾出仕蜀汉、西晋两朝。陈寿才识过人,抱负宏伟,但性格耿介,不愿曲意附和。虽在政治上坎坷蹉跎,颇不得志,但他勤于治学,留下了《三国志》这部彪炳千秋的不朽名著。《三国志》成书后,陈寿得到时人的高度赞扬,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把他和司马迁、班固相提并论。《三国志》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国文化”的源头。

相关资料

陈寿两岁时,一代名相诸葛亮于北伐途中命丧五丈原。诸葛亮把一生都献给了刘备父子,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心辅佐后主。为了实现刘备遗志,他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虽然没有成功,但依然给魏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诸葛亮去世之后,相继执政的是大将军蒋琬和费神。他们都是诸葛亮生前尽心培养的接班人,基本继承了诸葛亮的执政方针和治民策略,没有什么大的过失,因而蜀汉政治尚算清明,社会也较为安定、和谐。这给陈寿的成长和求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陈寿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他的父母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了使子女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他们不惜花费巨资修建了“万卷楼”作为子女的读书之所,并延请当地名儒担任塾师传授学业。万卷楼环境清幽,有古木奇花,茂林修竹,成为远离尘世喧嚣、战火纷争的一方净土。在万卷楼中,陈寿刻苦攻读,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他父亲勤于督促,对他的学业丝毫不敢懈怠。在南充民间,曾流传着陈寿父亲教子的故事。南充市重修万卷楼时,在陈寿的故居中出土了一块汉砖,经仔细辨认,确定是教子图,这使得陈寿父亲的形象更加清晰起来。

作者简介

潘晓玲   1979年生,山东潍坊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元明清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晚唐咏史诗与历史小说及历史剧创作关系探幽》、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咏史诗与元明清历史小说创作关系研究》等课题研究,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