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8807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3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122088079 ; 978-7-122-08807-9

本书特色

《有限元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普通高等教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列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有限元方法的发展历史1.1.1 板料成形有限元技术发展1.1.2 体积成形有限元技术发展1.2 有限元商业软件简介1.2.1 LS-DYNA1.2.2 Marc软件1.2.3 DEFORM软件1.2.4 ABAQUS软件1.2.5 PAM.STAMP软件第2章 金属塑性成形塑性力学基础2.1 金属塑性变形问题2.1.1 塑性变形的基本形式2.1.2 塑性及塑性指标2.1.3 影响塑性变形的主要因素2.2 求和约定与张量2.2.1 角标记号法2.2.2 求和约定2.2.3 克氏符号2.2.4 张量2.3 应力分析与应变2.3.1 点的应力状态分析2.3.2 应力平衡方程2.3.3 应变与位移的关系2.3.4 点的应变状态分析2.4 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问题2.4.1 平面应力问题2.4.2 平面应变问题2.5 屈服准则与应力应变关系2.5.1 弹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2.5.2 Mises屈服准则2.5.3 增量理论与全量理论2.5.4 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第3章 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基础及应用3.1 有限元基本方法3.1.1 简例.桁架结构分析3.1.2 有限元法解题步骤3.2 线性问题有限元法3.2.1 平面问题3.2.2 轴对称问题3.3 非线性问题有限元方法3.3.1 非线性问题概述3.3.2 材料本构关系3.4 单元技术3.4.1 单元种类3.4.2 单元划分技术3.4.3 网格自适应优化方法3.5 板料成形有限元方程求解算法3.5.1 动态显式算法和静态隐式算法3.5.2 动态显式算法与静态隐式算法的比较3.6 材料模型3.6.1 影响材料成形性能的因素3.6.2 材料的成形极限图3.6.3 冲压成形CAE分析常用材料模型第4章 板料冲压成形数值模拟4.1 板料冲压成形CAE分析的一般步骤4.2 DYNAFORM软件的基本模块主要功能4.2.1 前置处理4.2.2 有限元求解计算4.2.3 后置处理4.3 板料冲压成形缺陷4.4 成形极限图4.5 DYNAFORM软件的FLD功能模块4.6 汽车零件的拉深成形数值模拟4.6.1 前置处理4.6.2 快速设置4.6.3 利用ETA/Post进行后处理分析4.7 管件的液压胀形成形数值模拟4.7.1 进行T形管件液压成形模拟试验4.7.2 自动设置4.7.3 提交LS-DYNA求解器求解计算4.7.4 后置处理第5章 刚塑性有限元理论基础及应用5.1 刚塑性变形问题5.1.1 刚塑性变形的边值问题5.1.2 Markov变分原理5.1 13拉格朗日乘子法5.1.4 罚函数法5.1.5 可压塑性法5.2 刚塑性有限元5.2.1 离散化5.2.2 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式5.2.3 罚函数法5.3 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5.3.1 维单元5.3.2 刚度方程5.3.3 整体刚度方程5.4 数值模拟关键技术5.4.1 接触应力边界条件处理5.4.2 速度约束条件的引入5.4.3 初始状速度场及刚性区5.4.4 动态接触边界的自动处理技术5.5 刚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步骤5.5.1 增量变形分析方法5.5.2 模拟分析步骤第6章 体积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6.1 单元自适应技术6.1.1 单元自适应加密技术6.1.2 单元重划分6.2 DEFORM软件6.2.1 简介6.2.2 前处理6.2.3 分析求解6.2.4.后处理6.3 锻造过程模拟实例6.3.1 螺旋伞齿轮的锻造工艺6.3.2 锻造过程前处理6.3.3 进行模拟运算及后处理6.4 滚压过程模拟实例6.4.1 温滚压工艺6.4.2 温滚压模拟方案设计6.4.3 温滚压模拟过程6.4.4 模拟结果与分析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有限元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主要论述了有限元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及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金属塑性成形塑性力学基础,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基础及应用,板料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刚塑性有限元理论基础与应用,体积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有限元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可供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与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供机械、造船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Courant**次应用定义在三角区域上的分片连续函数和*小位能原理来求解圣维南(St.Venant)扭转问题。现代有限元法的**个成功的尝试是在1956年,Turner、Clough等在分析飞机结构时,将钢架位移法推广应用于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给出了用三角形单元求得平面应力问题的正确答案,故当时称为直接刚度法。1960年,Clough进一步处理了平面弹性问题,并**次提出了“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使人们认识到它的功效。1963年,Melosh认识到,有限元法的数学基础是变分原理,是一种基于变分原理的分片的Ritz法,这就奠定了有限元的数学理论基础。后来人们发现,早在1943年,Courant就曾采用变分原理和分片插值的方法求解了圣维南扭转问题,只是由于当时计算机尚未出现,Courant的论文未能得到重视。我国学者曾在这一方面做出过杰出贡献,胡海昌于1954年提出了后来称为Hu.Washizu变分原理的三类变量弹性力学广义变分原理,该变分原理是多变量有限元的理论基础。冯康于1965年提出了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实质上就是有限元方法。遗憾的是,限于当时的学术交流环境,这两篇论文均只在国内发表,当时未能引起国际同行注意。我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徐芝纶院士(河海大学教授)首次将有限元法引入我国,对它的应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早期的有限元法建立在虚功原理和*小势能原理基础上,随着认识的加深,各国学者们建立了基于不同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法。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有限元法向着深度和广度发展,有限元基本理论和方法已发展成熟,有限元分析方法从*早的结构化矩阵分析,逐步推广到板、壳、实体等连续体固体力学分析。随后的研究致力于高精度单元、板壳单元、非线性问题的迭代求解方法、适用于新型材料的有限元法、多尺度有限元法和多场耦合等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有限元法已经发展到流体力学、温度场、电传导、磁场、渗流和声场等问题的求解计算,以及求解一些交叉学科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现在,一方面,在理论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线性理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例如建筑行业的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旋索桥的出现,就要求考虑结构的大位移和大应变等几何非线性问题;航天和动力工程的高温部件存在热变形和热应力,也要考虑材料的非线性问题;塑料、橡胶和复合材料等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仅线性计算理论已经不足以解决遇到的问题,只有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才能解决。在有限元的传统领域固体力学中,非线性有限元逐渐成熟,同时在其他领域,比如压电分析、电磁场分析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软件工程的兴起,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在更好的人机界面、更强的分析功能、更直观结果的显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日益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集成在一起,给工程设计带来巨大的变革。为了提高有限元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效率,前置建模及网格划分和后置数据处理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工程师在分析计算一个工程问题时有800石以上的精力会花在数据准备和结果分析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