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系统临床药理学

包邮呼吸系统临床药理学

1星价 ¥39.2 (7.0折)
2星价¥39.2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7972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4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122079725 ; 978-7-122-07972-5

目录

**篇 呼吸系统药物的治疗基础1**章 概论2一、呼吸系统的功能特点与疾病的关系2二、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因素2三、呼吸系统疾病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对诊断的意义3参考文献4第二章 呼吸系统结构5**节 气管与支气管5第二节 肺6一、肺叶和肺段6二、终末呼吸单位6三、肺泡6参考文献7第三章 肺脏的血液循环与微循环生理8**节 肺的血管系统8一、肺循环8二、支气管循环8第二节 肺循环的压力9一、肺循环内压力9二、肺血管外周压力9第三节 肺血流10一、肺血容量10二、肺血流量10第四节 肺血管阻力10一、血管内阻力10二、肺血管阻力10三、血液黏滞度11第五节 肺微循环系统的体液转运11一、肺泡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11二、肺水肿的发生与微循环11参考文献12第四章 呼吸生理13**节 肺的通气功能13一、呼吸动力13二、呼吸阻力13第二节 肺容量与肺通气量14一、肺容量14二、通气功能14第三节 肺内气体交换16一、肺的通气与血流在肺内的分布16二、弥散功能18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19一、中枢神经性调节19二、呼吸的神经反射调节20三、呼吸的化学性调节20参考文献21第五章 肺呼吸功能的病理生理22**节 通气功能障碍22一、限制性通气不足22二、阻塞性通气不足22第二节 换气功能障碍23一、弥散障碍23二、肺泡通气与血流比值失调23第三节 动脉血气分析24一、动脉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24二、酸碱失衡的类型及其与电解质的关系27三、血气测定结果的分析与判定30参考文献33第六章 气道上皮生理和病理34**节 气道上皮的一些基本概念34一、纤毛柱状上皮34二、黏液细胞34三、基底细胞34四、K细胞34五、Clara细胞34六、神经上皮小体34第二节 气道上皮防御功能35一、鼻咽部的防御功能35二、传导气道的防御功能35第三节 气道上皮对其他细胞活性作用的调节36一、黏附分子的作用36二、气道上皮局部神经肽的作用36三、纤毛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36参考文献37第七章 肺的内分泌与代谢功能38**节 肺的内分泌功能38第二节 肺对内源性物质的代谢39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39二、氨基酸类和乙酰胆碱的肺内代谢39三、肽类的肺内代谢39四、花生四烯酸衍生物40五、嘌呤衍生物40第三节 肺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40一、药物在肺内的清除40二、药物的转运41三、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41参考文献42第八章 气道平滑肌收缩与松弛的生化机制43**节 气道平滑肌及其神经支配43第二节 气道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的调节43一、气道平滑肌的信号传递44二、气道平滑肌的调节44第三节 药物对气道平滑肌的舒张作用45一、支气管舒张药45二、静脉麻醉药45三、镇静安定药46四、镇痛药46五、肌松药46参考文献46第九章 肺的免疫功能47**节 肺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47一、非特异性体液免疫47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48第二节 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49一、细胞免疫49二、体液免疫50三、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和调节51四、变态反应51五、肺泡的淋巴细胞52参考文献52第二篇 呼吸系统临床药理学53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对药物吸收和代谢的影响54**节 肺部疾病对药物吸收和代谢的影响54一、肺泡的解剖生理54二、影响药物在肺部吸收的因素54三、肺对药物代谢的影响55第二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对药物吸收和代谢的影响56一、慢性支气管炎56二、支气管哮喘57三、支气管扩张症57四、气管支气管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58第三节 痰液对药物吸收的影响58参考文献59第十一章 药源性肺病60**节 过敏性哮喘60第二节 肺水肿61一、镇痛药61二、镇静催眠药61三、降压利尿药61四、钙通道阻滞剂61五、抗肿瘤药62六、其他62第三节 过敏性肺泡炎62第四节 狼疮样肺胸膜炎62第五节 慢性肺纤维化63第六节 呼吸衰竭64参考文献64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治疗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66**节 药敏试验及细菌耐药性监测66一、纸片试验方法66二、*低抑/杀菌浓度测定67第二节 茶碱类药物浓度的监测69一、分光光度法69二、薄层色谱扫描法70三、均相酶免疫分析法71四、荧光偏振免疫法71五、高效液相色谱法72六、气相色谱法73第三节 抗菌药物浓度的监测74参考文献75第十三章 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76**节 吸烟的危害76一、烟草的主要成分76二、烟气中的有害成分77三、吸烟的危害80第二节 吸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84一、对药物吸收的影响84二、对药物代谢的影响84三、对药物排泄的影响85四、拮抗药物的药理作用85第三节 吸烟对药物治疗的影响86一、增加药物的给药剂量86二、减少药物的给药剂量87参考文献88第十四章 时间药理学与呼吸系统用药89**节 时间药理学89一、生物节律与时间药理学89二、时间疗法与时间药理学90三、时间药效学与时间毒理学90第二节 时间药效学与时间药动学91一、时间药动学91二、组织敏感性93三、受体敏感性93第三节 平喘药物与时间药理学94一、哮喘发作的昼夜节律94二、哮喘的时间治疗94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与时间药理学95一、糖皮质激素对昼夜节律的影响95二、糖皮质激素的时间用药方案96参考文献96第三篇 药物各论97第十五章 呼吸兴奋药98**节 呼吸兴奋药的基本理论98一、呼吸的中枢调节98二、呼吸兴奋药的合理应用99第二节 常用药物100参考文献102第十六章 祛痰药103**节 基本理论103一、痰液的形成和影响因素103二、祛痰药的分类与作用原理103第二节 常用祛痰药物104参考文献106第十七章 镇咳药107**节 中枢性镇咳药107第二节 外周性镇咳药109参考文献110第十八章 平喘药111**节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111一、气道炎症的形成机制111二、免疫与变态反应机制113三、气道的神经受体调节机制114四、遗传学机制114五、支气管哮喘的阶梯式治疗114第二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15一、药理作用115二、常用药物116第三节 抗胆碱药119一、M胆碱受体亚型及功能119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时胆碱能神经张力变化120三、常用药物120第四节 茶碱类药物121一、茶碱类药物的药理作用121二、茶碱类药物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21三、常用药物122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123一、分类124二、药理作用124三、呼吸系统疾病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24四、常用药物126第六节 预防性平喘药126一、炎症细胞膜稳定剂126二、组胺受体阻断剂127三、呋塞米127参考文献128第十九章 呼吸系统常用抗微生物药物129**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129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130二、影响胞浆膜通透性130三、抑制蛋白质合成130四、抑制细菌核酸合成130五、影响叶酸代谢131第二节 细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131一、耐药性的来源131二、耐药基因的转移131三、耐药性产生的机制132四、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与细菌耐药性的变迁134第三节 呼吸系统感染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135一、存在的问题135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35第四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38一、青霉素类138二、头孢菌素类146三、头霉素类157四、氧头孢烯类159五、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烯类160六、单环菌素类163七、β内酰胺酶抑制剂163第五节 氨基苷类166一、分类166二、不良反应166三、药物相互作用167四、常用药物167第六节 四环素类172一、分类及作用172二、不良反应172三、药物相互作用172四、常用药物172第七节 酰胺醇类174第八节 大环内酯类176第九节 其他抗生素181第十节 喹诺酮类184一、分类184二、不良反应185三、药物相互作用185四、常用药物185第十一节 硝咪唑类194第十二节 唑酮类195参考文献196第二十章 抗真菌感染药物197**节 常见深部真菌及其呼吸系统疾病197一、常见深部真菌197二、常见呼吸系统深部真菌疾病197第二节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原理200一、抗真菌药物分类200二、作用机制200第三节 呼吸系统常用抗真菌药物201一、抗生素类201二、唑类203三、合成抗真菌类207参考文献208第二十一章 抗结核病药209**节 肺结核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209一、结核杆菌的特点209二、抗结核病药物作用机制209三、抗结核药药物动力学特征与结核病治疗211四、环境对结核病治疗的影响211第二节 肺结核药物治疗的原则及方法212一、肺结核药物治疗的原则212二、肺结核药物治疗的方法213三、肺结核药物治疗方案214第三节 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处理215一、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215二、耐药结核病的危害216三、耐药结核病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216四、耐药结核病的其他治疗方法217第四节 常用抗结核病药217参考文献226第二十二章 抗病毒药物227**节 病毒繁殖特点与抗病毒药物作用原理227一、病毒的繁殖与特点227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229三、抗病毒治疗的方案229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230参考文献234第二十三章 抗肿瘤药235**节 肺癌化学治疗的理论基础235一、肺癌的分类236二、各种肺癌对手术、放疗及化疗的选择238三、肺癌化疗的基础理论239第二节 常用抗肺癌药物241参考文献254
展开全部

节选

《呼吸系统临床药理学》为《临床药理学系列》之一。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安全,重点阐述了其临床药理学及相关知识。全书分为三篇。**篇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基础,系统介绍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的相关知识。第二篇为呼吸系统临床药理学的应用,主要介绍呼吸系统疾病对药物体内处置过程的影响、药源性肺病、治疗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吸烟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影响、时间药理学与呼吸系统用药等内容。第三篇分类介绍呼吸系统常用药物。《呼吸系统临床药理学》适用于呼吸科临床医师、药师。

相关资料

插图:结核病的发病是人体和结核杆菌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而获得感染仅是致病的条件,只有当入侵的结核杆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大,并有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发病。结核菌与大多数细菌不同,其生长、繁殖速度非常缓慢,也正是因为如此,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此外,结核菌对外界环境及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因而在外界环境中相当稳定。例如,结核菌对干燥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痰中可生存达6~8个月之久,飘浮在空中微滴核内复染结核菌可保持传染力达8~10天。但是结核菌对热和紫外线却十分敏感,日光照射2h可杀死结核杆菌。病灶中菌群常包括数种生长速度不同的结核菌。A群:生长繁殖旺盛,存在于细胞外,致病力强,传染性大,多在疾病的早期活动性病灶内、空洞壁内或空洞内,易被抗结核药物所杀灭,尤以异烟肼效果*好,异烟肼起主要杀菌作用,链霉素及利福平亦有效,但不及前者。B群:为细胞内菌,存在于巨噬细胞内,细菌得到酸性细胞质的保护能够生长,但繁殖缓慢。吡嗪酰胺在pH<5.5时,杀菌效果较好。C群:为偶尔繁殖菌,存在于干酪坏死灶内,生长环境对细菌不利,结核菌常呈休眠状态,仅偶尔发生短暂的生长繁殖,仅对少数药物(如利福平)敏感。B群与C群菌为顽固菌,常为日后复发的根源,仅暂时休眠,可能存活数月、数年,亦称“持续存活菌”。D群:为休眠菌,病灶中有少量结核菌完全处于休眠状态,无致病力及传染性,对人体无害。任何药物对其无作用,多数自然死亡或被吞噬杀灭,很少复发。上述按细菌生长繁殖分组对药物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结核菌的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量野生菌群中含有少量自然耐药菌株。病灶内的细菌数量越大,治疗前存在的耐药变异菌的数量越多。敏感菌在裂变时可能有少部分突变为耐药菌,或在敏感菌繁殖衰亡的间隙,自然耐药菌出现竞生现象。耐药菌的存在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耐药菌数量越大,耐药菌耐药的程度越高及种类越多,治疗失败的机会越大。当病人大量排菌时,必须积极合理用药,使细菌数量迅速减少,菌量越少,耐药菌产生越少。如不合理用药,则大量药物敏感菌被杀灭,但耐药菌不受药物影响继续繁殖,数量不断增多,*终使病变继续发展而使治疗失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