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指南

- ISBN:978750665814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95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506658140 ; 978-7-5066-5814-0
本书特色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指南》是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阐明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在食品安全和贸易中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工作质量要求。书中对重要食源性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检测作了全面的总结,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和化学技术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此外,还介绍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和食品恐怖袭击等新的内容。
目录
**节 食源性疾病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一、概念
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疾病种类及其危害
第二节 食源性疾病现状与产生机制及其影响
一、全球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与产生机制
二、食源性疾病的影响
第三节 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国际控制
一、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
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
三、制定食品卫生标准的相关组织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建设
一、生物危害等级与实验室安全等级
节选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指南》内容简介: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它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的健康运行,关系着政府的形象。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关资料
插图:三、流行病学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以来,到20世纪末,在美国已发生2500多起,每年在美国因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死亡人数约为500多人,该菌引起疾病的死亡率大约在20%~309/6。尽管早年Murray发现感染途径是经口传染,但直到1938年发现疾病的暴发是因为食用污染的凉拌白菜丝造成的,才真正确立了该菌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中的卫生学地位。之后与感染该菌有关的食品还有奶酪、生牛奶、热狗、沙拉、海产品和新鲜蔬菜。尽管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病的感染量在103CFU/g,但曾经怀疑过1CFU/g剂量的污染食品也会引发疾病。*早报道暴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病是在二战以后,因食用牛奶造成的一种食源性疾病。当时由于食品短缺实行配给制和黑市食品的猖獗,牛奶的卫生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美国*早记载该病的暴发是在1981年,共有41人患病,其中7名成人和34名孕妇,死亡率为30%。致病血清型为4b,估计是因为食用污染了患有李斯特氏菌病绵羊粪便的卷心菜。1999年法国古得雷公司生产的肉酱和猪舌污染了李斯特氏菌,结果造成了9人发病,2人死亡。人类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发病率为每百万人群有2人~15人发病,发病症状及死亡率差异相当大,通常免疫能力低下者、老人和感染菌血症的婴儿死亡率较高,有报道可高达75%。正是由于李斯特氏菌病不经常发生,而对特殊人群有很高的死亡率,同时又考虑到发达国家未来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未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依然十分严峻。
-
石油石化领域理化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实例汇编
¥29.8¥48.0 -
电视原理-(第7版)
¥18.2¥43.0 -
防爆工艺导论
¥29.9¥59.0 -
路易.威登的秘密
¥35.8¥58.0 -
中国传统酿造酒醋酱
¥52.5¥128.0 -
零担货物运输网络中绿色物流的枢纽选址与路径规划:英文版
¥57.2¥78.0 -
图解汽车线束技术
¥55.6¥78.0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37.0¥48.0 -
再话土力学
¥54.9¥98.0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工程应用
¥69.3¥99.0 -
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66.3¥96.0 -
(社版)XG管道分质直饮水供水技术与工程
¥57.9¥78.0 -
水利工程与水工建筑施工
¥38.4¥68.0 -
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扬子江水利考
¥36.2¥75.0 -
用于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钛酸镧锂基电解质研究
¥48.0¥58.0 -
LNG船舶夜航安全评估
¥32.4¥56.0 -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
¥102.4¥128.0 -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27.5¥98.0 -
科学论证:逻辑与科学评价方法:logic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thod
¥89.6¥128.0 -
河南省水资源——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
¥144.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