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851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7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122085108 ; 978-7-122-08510-8

本书特色

本书是《创意设计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建筑创意过程、建筑创意实践与表达内容等。 全书注重了“建筑方案” 过程的创意表述并汇聚创作原点——创意点。主要针对建筑设计方案,突出创意过程,以各种典型案例为主线,通过过程及草图,寻找原创设计创意点,展现方案设计过程及思维模式,强调可参考性。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建筑设计方案,以各种典型案例为主线,通过对大量草图的介绍,寻找出原创设计创意点,展现了方案设计过程及思维模式,强调可参考性。将设计创意上可意会的内容——特别是对建筑设计思维的展开、空间形象、创造的理性认识和把握等转化为可以言传、可以捉摸、可以操作的设计过程,从而提升学习设计者的设计创意能力。本书可供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从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章 概述一、建筑创意渊源与沿革二、建筑创作观第二章 建筑创意过程一、关于建筑创意二、建筑创意前期思维的建立(准备阶段)三、建筑创意的表达与推进(构思阶段)四、建筑创意方案确立与完善(完善阶段)第三章 建筑创意实践与表达一、关于建筑创意二、基于空间理念的创意三、基于建筑形式的创意四、基于概念的创意五、基于景观意象的创意第四章 当代创意佳作选案一、北京国家大剧院二、“鸟巢”——国家体育场三、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四、上海浦东机场五、“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六、广州歌剧院七、CCTV大楼八、上海金茂大厦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建筑创意设计》针对建筑设计方案,以各种典型案例为主线,通过对大量草图的介绍,寻找出原创设计创意点,展现了方案设计过程及思维模式,强调可参考性。将设计创意上可意会的内容——特别是对建筑设计思维的展开、空间形象、创造的理性认识和把握等转化为可以言传、可以捉摸、可以操作的设计过程,从而提升学习设计者的设计创意能力。《建筑创意设计》可供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从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当我们被无数的生态、自然、文化包围的时候,面对种类繁多的设计流派和价值取向,是到了建筑师思考设计本源的时候了。事实上,现今我国的建筑价值观较乱,很多人模糊了建筑的目的,特别对一些重要工程则必须要有科学和理性的方针指导。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除去自身功能外,更应该体现这个时代的进步,体现时代的主流文化。当然形成主流价值取向,还需付出时间的代价。但应该看到,加强生态、环保、节能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为公共大众的责任感,尊重建筑科学文化多样化,重视发展地域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是在大范围内,世界建筑科学的一个发展方向。上海生态建筑实验楼即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从精神内涵上讲,设计创意所运用的各种特征语言抑或符号,都是外在形式,我们的建筑创意应该更多地承载的是民族的、地域的个性和文化的意义。作为一种亲切的记忆符号,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物质内涵上讲,真正的设计应该解决问题,回到功能,回到用处,回到空间的真实使用。同时,从学科角度看,建筑学教育要从纯艺术的象牙塔里走出来,借鉴国外的办学模式,将学院与设计院、事务所联系起来,课程设置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也将使设计不再脱离市场。从广义上来讲建筑学是一门真正的边缘科学,它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科技、民俗等于一身,是一门无所不包的艺术。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广义建筑学的理论,即是从单纯注重工程技术的培养更多地转向社会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及演讲艺术等方面。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社会各界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关注,对建筑.设计群体的关注,特别对青年建筑师的关注,让公众了解建飒认识建筑,从而使建筑能够真正地服务社会,面对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体现本土特色的创意思考,展现*新观念的设计创意,开创中国建筑新局面,丰富世界建筑文化。时代呼唤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建筑创作的理念来引领未来生活,实现建筑中国的目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