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百吉撰台湾文献丛刊序跋选录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15356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0页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561535691 ; 978-7-5615-3569-1
本书特色
《百吉撰台湾文献丛刊序跋选录》: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
目录
节选
《百吉撰台湾文献丛刊序跋选录》内容简介:关于台湾历史文化的研究,现在差不多变成了一种“显学”。“显学”的出现,自然是一件很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也正因为它成为一种“显学”,势必要吸引太多的兴趣者前来参与。转眼之间,研究台湾历史与文化的学者们,处处多有,层出不穷。文献史料,是从事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基础。但是当今众多的台湾历史文化研究者,似乎对于这一研究基础的建构并无太大的兴趣。大家忙于发表高论,至于文献资料的使用,尽可以抄来抄去,省事得很。如此建构的“显学”,应验了中国人的两句老话:“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这里面,固然有一些很有学术创建性的发见,但是更多的是“你说我也说”、“你抄我也抄”。如此说过来抄过去,不能不抄出许多的“学术垃圾”。因此,研究台湾历史文化虽然是一种“显学”,但是很快也成了堆积“学术垃圾”较多的一个场所。大概是我住的地方距台湾较近的缘故,我素来对于那些肯于踏踏实实地从事台湾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的学者怀有敬意。我以为,从事台湾历史文化的文献史料整理工作,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学术修养。即既要有明清史的学术修养,同时又要有台湾地方史的学术修养,二者缺一不可。因为台湾地方史的史料,散见于浩如烟海的明清史料之中,缺乏明清史料学的修养,无从查找;而缺乏台湾地方史的修养,即使是十分精通于明清两代的史料,也往往会对其中所包含的区域史史料视而不见。
相关资料
《和兰传》记天启年间红毛番侵据彭湖颇有错误。传谓“天启三年,果毁其城,移舟去”。这是误信了《实录》所记巡抚商周祚“以红夷遵谕拆城徙舟报闻”的缘故。其实红夷并未在这年撤离彭岛。傅又谓天启四年南居益遣军攻剿,红夷退去,“独渠帅高文律等据高楼自守,诸将破擒之,献俘于朝”。参以本书所辑资料,此说似有疑问。按《熹宗实录》天启四年十月己亥日下转录《两朝从信录》叙述彭岛攻剿红夷之文,谓竖白旗请降的夷酋名叫“牛文来律”。又谓红夷被迫拆城,于“旧高文律所居”的大楼不忍拆毁。足见这座大楼是高文律旧日住过的,不是拆城之时高文律等据城自守。据南居益《谨陈闽事始末疏》,夷首高文律是在攻剿彭湖之前被擒于厦门港口的。南巡抚曾具疏以闻,谓“俟荡平之日,俘解阙下”。彭岛既平,果将高文律解京,熹宗皇帝还“祭告郊庙,御门受俘,刑高文律等于西市,传首各边,以昭示天下”。《和兰传》说到崇祯时期的红夷事情,对于崇祯六年红夷之犯漳泉、巡抚邹维琏之献俘京师以及郑芝龙、张永产的料罗大捷,都没有详晰的叙述,只笼统地说了一句“崇祯中为郑芝龙所破,不敢窥内地者数年”。未免失之简略。不仅《和兰传》有舛误略漏之处,就是《明史》里的南居益、沈有容、邹维琏、路振飞等传,关于夷事也都记得简单。这本以荷兰人侵据彭湖为中心的史料集倒有相当的价值,可惜缺了万历年间红夷初据彭湖的原始资料,而现存天启、崇祯时的文件又多残缺不全。因此,这本书被题为《明季荷兰侵据彭湖残档》。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资治通鉴
¥12.2¥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安史之乱
¥24.1¥68.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1¥35.0 -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文通版)
¥8.6¥28.0 -
不忍细看南宋
¥16.7¥49.0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4)
¥17.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