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体系变革-4

包邮基于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体系变革-4

1星价 ¥31.2 (7.9折)
2星价¥30.8 定价¥39.5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07292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305072925 ; 978-7-305-07292-5

本书特色

笔者选择从公共政策视角,对城市规划的职能属性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对公共政策和城市规划的概念进行了深入解析,重新认识了不同理论视角下城市规划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环境的深刻转型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城市规划发展演变的历程,剖析了城市规划的本质属性,进而从制定体系和实施体系两个方面,对中国城市规划导向公共政策的变革方案进行了探讨。并且主要以南京为例,来实证分析和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变迁脉络和变革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城市政体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重新定义了城市规划的内涵,以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特殊公共政策的属性特征为核心系统梳理了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总体态势,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环境的深刻转型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为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书适于城市规划、公共管理、城市地理等专业人士,以及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目录

总序
前言
1 绪论
1.1 中国城市规划体系变革的宏观背景
1.1.1 规划思想的演进
1.1.2 中国社会的转型
1.1.3 中国城市规划的体系转型
1.1.4 地方实践探索的不断涌现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城市规划职能发展变迁的研究
1.2.2 关于城市规划职能属性特征的研究
1.2.3 关于城市规划社会功能范畴的研究
1.2.4 文献综述小结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1.3.1 基本出发点
展开全部

节选

《基于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体系变革》基于城市政体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重新定义了城市规划的内涵,以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特殊公共政策的属性特征为核心系统梳理了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总体态势,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环境的深刻转型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为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体系变革》适于城市规划、公共管理、城市地理等专业人士,以及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尽管如此,中国政府的职能转型已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需要,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个基本的趋势就是由原来的经济建设型转为公共服务型。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各地各级政府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又将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明确界定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城市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也应尽快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求。《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更要求城市规划应从技术文件转化为合法的管理依据,其内容、程序和形式等各个方面都要能满足立法的要求;《物权法》明确加强了对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城乡规划法》突出要求城市规划优先保障和落实公益性用地空间。1.1.3 中国城市规划的体系转型中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代全面学苏联时期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就使得它在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这种影响在1980年颁布的中国《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和《定额指标》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以往中国城市规划的技术指标体系、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管理体系都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大政方针的出台,原来的规划体系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间的差距开始显现。以1990年《城市规划法》和1991年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出台实施为标志,中国城市规划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中国的城市规划也因此由以往的行政技术事务向重要的行政管理职能转向。此后出台的一系列城市规划技术法规,其目的指向很明确,那就是努力去贴近社会、政府的转型需要。新近出台的《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2005)中将城市规划定义由原来的“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修改为“是政府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游憩活动高度聚集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各项开发与建设行为,以及对城镇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依法确定的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新形势下作为公共政策属性的城市规划如何运作和如何体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之,所有这些都要求中国城市规划加快由工程技术属性向行政管理法规进而向公共政策属性的转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