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170324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5页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511703248 ; 978-7-5117-0324-8
本书特色
《人文科学大全读本·何谓哲学》:如果你没钱买一盏灯和灯油,如果你除了午夜到鸡鸣这段时间,再也没有别的时间可供支配,那么你就必须学习哲学。——荷尔德林
目录
节选
《人文科学大全读本·何谓哲学》内容简介:哲学,与先哲对话的工具!哲学家说,我不知道哲学是什么。听起来这是一件滑稽可笑的事情,可事实正是如此,至今还没有也不可能有“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因为哲学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相关资料
插图:如果用自然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来规范和解释普氏的这一命题,只能导致误解,其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对普氏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万物”这两个重要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阐释“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命题所包含着的非常丰富的含义。首先,作为主体的人是作为客体的万物存在与否的尺度。上文已经论及,普氏以前的哲学家,他们只关注自然,致力于寻找自然的本源,并将人及社会也当作自然的一部分,都受自然规律支配。实际上,这是一种自然本体论哲学。普氏**次实现了哲学研究重心的转变——从只关注自然到只关注人及其社会,并以人(主体)作为衡量万物(客体)存在或不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尺度。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本体论哲学观,或者说是社会本体论思想。在社会本体论者看来,“社会在本质上就是现实的人的活动和关系的存在。社会的一切产生于人又复归于人,社会的一切复杂的现象形态及其特征都根源于人的存在、活动和关系及其互动的复杂性。人不仅具有社会历史的主体地位,而且在更根本的意义上,具有社会存在的本体性地位”。人(主体)作为万物(客体)存在与否的尺度,这意味着:一方面,若无主体存在则无客体存在;另一方面,某一纯粹的自然物,若无主体介入,对它作出某种规定,那么作为客体而言,它还不存在。当然作为纯粹的自然物而言,它无疑是存在的,只是这种存在对主体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其次,主体(人)是判定认识真假的尺度。也就是说,人对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认识,不再仅仅取决于对象(客体),认识的内容、性质、结果的真假完全以人为尺度(标准)。人的主体地位在认识论中得到了确立。再次,主体(人)是衡量事物价值的尺度。也就是说,道德、法律、政治制度等事物的好坏、善恶、有用与否,决定它们有无价值的尺度是人,而不是神,或“逻各斯”之类的东西。人的主体地位在价值论中得到了确立。*后,主体(人)还是审美的尺度。也就是说,判断某物是否美,不在于审美客体(对象)本身,而是取决于审美主体(人),应以人为尺度(标准)而不是以其他东西为尺度。人在审美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确立。因此,我们认为,普氏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已不是一个纯哲学命题,而是体现了其政治、伦理、法律、教育、哲学等观点的综合命题,是其全部理论的核心。他以人的尺度代替自然的尺度和神的尺度,**次真正肯定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和作用。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3¥20.0 -
冯友兰的伦理思想
¥20.6¥49.0 -
《老子》注评
¥3.9¥11.0 -
理想国
¥22.0¥45.8 -
小窗幽记
¥5.7¥19.0 -
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
¥17.1¥49.0 -
道家哲学研究-(附录三种)
¥4.9¥18.0 -
谈美
¥5.0¥10.0 -
谈修养
¥6.0¥20.0 -
论语讲座
¥6.2¥23.0 -
中国禅宗
¥9.9¥26.0 -
艺术美学讲演录
¥9.6¥32.0 -
和颜爱语
¥9.9¥29.8 -
宽容:人类的解放
¥12.7¥39.8 -
宋代理学三书随劄
¥19.9¥32.0 -
孔子的智慧-精装典藏新善本
¥16.8¥28.0 -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二卷
¥13.2¥49.0 -
哲学的边界:关于我在生活世界的讨论
¥18.9¥49.8 -
中国哲学十讲
¥17.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0.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