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论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

包邮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论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

1星价 ¥24.1 (7.1折)
2星价¥24.1 定价¥3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05894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7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214058942 ; 978-7-214-05894-2

本书特色

《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是对古罗马著名哲学家奥古斯丁两部核心著作《论自由决断》和《忏悔录》的哲学阐释。作者围绕奥古斯丁提出的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个概念——自由和时间进行论述。作者认为,这两个概念不仅是基督教哲学的基石,更为重要的是共同完成了心灵的转向。由此可以间接证明:善良意志的根据在于上帝,论证了上帝证明和自由决断之间的必然联系。

目录

上篇 心灵转向及其根据——《论自由决断》中的神证论与心灵转向问题**章 概念与任务**节 liberum arbitrium概念释义第二节 《论自由决断》的直接任务第三节 对摩尼教的反驳第四节 意志的自由与上帝的恩典第二章 恶及其根源**节 恶行及其实质一 恶行通论二 永恒法与世俗法第二节 善良意志与智慧一 意志与理性二 智慧与善良意志第三节 再论恶行及其缘由一 再论恶行二 恶行的缘由第三章 自由决断与上帝证明**节 原罪论的哲学分析一 上帝证明的原因二 “谎言”的实质是原罪三 罪起源于意志的自由决断四 心灵的尊严第二节 上帝证明的准备与核心一 信仰寻求理解二 心灵的蒙蔽及其后果三 灵魂的真正目标第三节 意志的根据一 自由意志的优先性二 自由在于对真理的服从三 一切实体都来自上帝四 意志之前无存在第四节 意志的尊严一 意志之被给予性二 捍卫正义的自由意志三 追求共同善的意志第四章 上帝证明的必要性及后果**节 证明的必要性一 傲慢是恶二 恶意的实质三 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差异第二节 上帝的预知与人的自由决断一 问题的意义二 上帝的预知和人的自由三 上帝证明的必然后果第五章 上帝证明与心灵转向**节 概论一 讨论的基础、目标与方法二 上帝证明的紧迫性三 上帝证明的次序、问题及视域第二节 内在证明与心灵的内在化转向一 心灵的内在化转向二 人类理解之路第三节 超验证明与心灵转向的目标一 上帝和理性的绝对差异二 数目与智慧的真理性三 有真理结语 两个相关问题的回答附论 奥古斯丁自由观的近代效应——莱布尼茨理性视域中的“神义论”**节 莱布尼茨的上帝证明一 莱布尼茨对本体论证明的改造二 莱布尼茨的后天证明三 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证明四 康德对上帝存在证明的批判第二节 上帝的惩罚是正义的一 上帝的形象二 上帝的预知与预定三 上帝的预知、预定与自由并不矛盾四 犯罪后的人仍有自由第三节 自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一 上帝允许恶事存在二 恶的三重划分三 恶是善的缺乏四 罪恶是自由选择的结果第四节 理性与信仰的融合一 理性的神圣使命二 理性与信仰的和谐三 康德批判哲学中理性与信仰的分离下篇 心灵伸展与时问的本质——《忏悔录》卷11中时间追问的现象学意蕴**章 时间问题**节 奥古斯丁的时间追问第二节 希腊的自然时间领会第三节 中世纪的时间领会第四节 《忏悔录》卷11结构简介第二章 永恒与时间**节 心灵向永恒的开放一 时间-永恒模式二 “元始”概念第二节 世界与时间一 上帝的创世及其方式二 元始、道与智慧第三节 对摩尼教诰难的反驳一 “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做什么?”二 对这一诘难的反驳三 “永恒”的现代化解读第三章 时间的存在**节 时间存在的哲学检视一 **个哲学检视二 第二个哲学检视第二节 时间的滞留与时间的存在一 时间的感知、比较和度量与现在的存在二 记忆和期待与过去和未来的存在第三节 过去与未来的存在方式一 从“隐秘处所”到“哪里”二 记忆与过去的当下化三 期待与将来的当下化四 对时间存在问题考察的反思第四章 时间的本质**节 时间本质问题的困境与出路一 困境之一:现在时间的度量和时间无伸展性假相二 困境之二:时间伸展的日常领会和哲学领会的悖论三 出路:时间不是任何物体的运动第二节 时间是心灵的伸展一 重提时间本质问题的困境:知道还是不知道二 时间是心灵的伸展三 返回自我伸展的心灵之时间滞留四 时间度量之谜及其解答第三节 本源的时间滞留与心灵伸展的限度一 作为本源滞留的注意、期待和记忆二 心灵伸展的限度第五章 奥古斯丁时间观的现象学效应**节 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一 时间对象的构成二 原印象和滞留三 次级记忆、感知和次级期待的时间性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此在现象学一 心灵的伸展是此在绽出-视域的时间性二 担忧的世界时间和流俗的现在时间第三节 从现象学视域看奥古斯丁的时问追问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自由与时间,这是理解奥古斯丁哲学的两大契机。《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围绕《论自由决断》和《忏悔录》(卷11)这两个文本,以心灵转向为主题,集中分析了奥古斯丁的自由之思与时间之问。《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集中分析了奥古斯丁的神正论,特别是讨论了恶的起源、人的自由和上帝的正义这些问题。在奥古斯丁那里,意志的自由决断不啻是罪恶的本源,而且也是人正当生活(生存)之根据。意志的自由决断是心灵转向的根据。意志的自由决断对于人的存在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本源地位。下篇是对奥古斯丁时间之问的全面考察,不仅考察了奥古斯丁对时间之存在(是)与时间之本质(是什么)的追问,而且考察了他关于时间存在的方式(怎样是)的追问。他关于“时间是心灵的伸展”这一回答,不仅使心灵之思和心灵之在合二为一,而且使他的时间之问走在存在论的途中。*后一章考察了奥古斯丁时间之问的现象学效应。

相关资料

为了彻底根除故意把罪恶归于上帝这种做法,一方面奥古斯丁使人们注意如下事实:所有灵魂的运动都必须置于理性的统治之下,以便使归咎于上帝这种做法成为枉然,更确切地说,以便不要归咎于上帝而是归咎于自己的人格,这种人格不愿意让被给予自己的心灵(mens)本身统治自己。简言之,奥古斯丁提请人们注意:意志应该是善良意志。为了继续消除对上帝的终极指责,即兜底指责:上帝似乎和他的所是不同,——甚至是恶的——或者说到底,他并不存在;另一方面,奥古斯丁指出,明白这种*危险的错误是必要的,即对造物主的错误信念这一错误。对上帝的错误意见,或者说,人们对上帝的想象应该放弃。唯独三一是上帝,即他的实体,因为对他的任何其他想法(更别提完全否认他的存在这一事实)都是错误的意见,是“*有害的错误”。根据这一证明,上帝就是至善。为了帮助这种失去理智的盲目思想走出其恶意,克服将罪恶归咎于上帝这种做法的种种道路,奥古斯丁指出,认识所有寻求和找到的目标并且尽一切力量通过自己的意志致力于这一目标,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至上者,是一个超越于所有想象至上的目标——因为它是如上所述的绝对的他者。在这方面的所有努力必须针对在未来有待期待的东西(未来的希望)。因此,一切学习都一定会发生。他指出,关于过去所犯的错误并不像关于在未来应该实现的目标的错误那么严重。例如,对于一个乘船驶往罗马的人而言,关于在哪启航方面所犯的错误要比在哪里到达方面所犯的错误小多了。

作者简介

张荣,甘肃天水人,先后于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获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世纪哲学和德国哲学研究。曾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访问进修一年。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级社科基金课题多项。获得省级社科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