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微生物学

包邮临床微生物学

1星价 ¥41.7 (4.9折)
2星价¥41.7 定价¥8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12734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06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117127349 ; 978-7-117-12734-9

目录

**篇 临床微生物学概讵**章 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分类**节 病原微生物分类概述/1第二节 病毒的分类/2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15第四节 真菌的分类/22参考文献及简介/24第二章 微生态学与人类疾病**节 概述/26第二节 微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互作用/30第三节 正常微生物种群与宿主的关系/32第四节 皮肤微生态平衡与失调/40第五节 消化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调/44第六节 呼吸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调/49第七节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原则/51参考文献及简介/53第三章 微生物感染与机体免疫**节 感染与免疫概述/55第二节 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59第三节 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69第四节 抗感染免疫/77参考文献及简介/85第四章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转运、储存、处理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节 临床微生物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86第二节 标本的采集/88第三节 标本的运输/91第四节 标本的处理/92第五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97参考文献及简介/111第五章 临床微生物诊断技术**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113第二节 细菌鉴定的手动和自动系统/132第三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血清学诊断/135第四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基因诊断/138第五节 检验结果分析注意事项/143参考文献及简介/144第六章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节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46第二节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147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153第四节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57参考文献及简介/164第七章 真菌感染**节 真菌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165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及抗真菌免疫/168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诊断/172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177第五节 主要病原真菌感染/182参考文献及简介/191第八章 感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与分级/192第二节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现状/194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通报/199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202第五节 医疗机构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204第六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培训/208第七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订/211第八节 境外传人或经交通工具传播传染病的防控管理/212参考文献及简介/214第九章 抗微生物治疗**节 抗菌治疗/216第二节 菌群紊乱与微生态制剂/223第三节 抗真菌治疗/225参考文献及简介/234第十章 微生物耐式**节 细菌耐药机制/236第二节 细菌耐药试验/245第三节 细菌耐药监测的意义/254第四节 病毒耐药的机制与对策/256参考文献及简介/262第二篇 全身感染性疾病09临床微生物学第十一章 感染性发热疾病的微生物学**节 发热疾病概述/265第二节 感染性发热的特殊临床表现/272第三节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73第四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279参考文献及简介/280第十二章 急病感染病的微生物学**节 急症感染病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8l第二节 病毒性急症感染病微生物学/282第三节 细菌性急症感染病微生物学/293参考文献及简介/307第十三章 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的微生物学**节 概述/308第二节 朊毒体与朊毒体病/309第三节 人禽流感/314参考文献及简介/32l第十四章 全身炎症反证综合征**节 SIRS的含义/323第二节 SIRS的发病机制/324第三节 SIRS的临床表现/329第四节 病情评估与预后/329第五节 SIRS的临床处理/330参考文献及简介/335第十五章 败血症**节 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337第二节 引起败血症的常见病原体/338第三节 败血症的发生机制/340第四节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343第五节 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查/347……第十六章 感染性休克第十七章 结核菌感染第十八章 艾滋病第十九章 机会性感染的微生物学第二十章 老年人微生物感染第二十一章 器官移植的微生物感染第三篇 幅床微生物学各论第二十二章 呼吸系统微生物学第二十三章 消化系统微生物感染第二十四章 肝炎病毒感染和其他微生物感染性肝病第二十五章 性病和泌尿生殖系统微生物感染第二十六章 皮肤、软组织、肌肉和骨骼微生物感染第二十七章 神经系统微生物感染第二十八章 心血管系统微生物感染第二十九章 血液系统感染与出血性疾病的微生物学第三十章 先天性生和围生期感染第三十一章 眼、耳、鼻、喉感染的微生物学
展开全部

节选

《临床微生物学》力求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对临床微生物学相关的知识、理论进行系统描述;结合“临床基础医学精读”系列的要求,体现“精读、创新、贴近临床”的原则。全书共有三篇3、章。**篇是临床微生物学概论,包括10章,分别叙述微生物分类、微生态、微生物免疫、微生物检测及标本处置、院内微生物感染、真菌感染、抗微生物治疗和微生物耐药等;第二篇是全身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微生物学,由㈠章组成,包括感染性发热、急性感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微生物学,以及严重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微生物等;第三篇为临床微生物学各论,包括、。章,分别是呼吸、消化、心血管、性病泌尿、神经、血液、皮肤肌肉等系统感染,以及眼、耳、鼻、喉感染等的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而编写,也可作为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微生物学相关教师以及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检验和临床护理人员的参考书。

相关资料

插图: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黏膜假丝酵母菌病。糖尿病酮中毒患者因体内铁浓度过高,易发生毛霉病。6.肿瘤肿瘤为消耗性疾病,放疗、化疗的实施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加之住院期间频繁地侵人性操作破坏了机体天然屏障,较易发生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中一般为白假丝酵母菌,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其他假丝酵母菌、毛霉菌属、曲霉菌属等。7.其他因素长期住院和完全依赖输入营养维持生命的患者也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静脉高营养液多是高渗透性的溶液,有利于白假丝酵母菌生长,而且输液也易于将皮肤上的真菌带进血液循环,静脉穿刺、血液透析、各种导管及介人性诊疗,破坏人体的天然免疫屏障,也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原则近年来,医院真菌感染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对真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使得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性状开始发生改变,非白假丝酵母菌有取代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而占主流的趋势。目前所需注意的原则是:1.合理使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