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11780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8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121117800 ; 978-7-121-11780-0

本书特色

《数字多媒体广播》: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目录

第1章 数字多媒体广播概论1.1 数字信号与数字传输系统1.1.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1.2 数字通信的优点1.1.3 数字传输系统的构成1.1.4 数字传输系统的性能度量1.1.5 数字信号的形式1.1.6 数字广播的发展趋势1.2 数字声音广播与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概要1.2.1 世界上*早的数字声音广播——数字卫星广播(DSR)1.2.2 阿斯特拉卫星数字声广播(ADR)1.2.3 数字音频广播(DAB)1.2.4 世广卫星数字声音广播(WorldSpace)1.2.5 美国的数字卫星广播系统1.2.6 日本的数字广播(ISDB TSB)1.2.7 数字长中短波广播(DRM)与DRM+1.2.8 DVB H与DVB SH1.2.9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1.2.1 0HDRadio(高清晰度广播)本章 思考题第2章 信源编码2.1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2.1.1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2.1.2 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2.1.3 广播电视信号数字化的代价和解决办法2.2 信源编码概论2.2.1 信源编码的任务2.2.2 信源编、解码系统2.2.3 数据压缩的可能性2.2.4 数据压缩的分类2.2.5 何谓与CD可比的质量2.3 数字音频数据率压缩的理论基础2.3.1 频谱掩蔽效应2.3.2 时间掩蔽效应2.3.3 子频带编码2.3.4 变换编码2.4 MPEG音频编码标准2.4.1 MPEG 1音频编码标准2.4.2 MPEG 2音频编码标准2.4.3 ISO/IEC13818 2.4.4 MPEG 4音频编码标准2.5 MUSICAM(MPEG 1Layer2)音频编码方法2.5.1 概述2.5.2 MUSICAM编码器2.6 联合立体声编码2.6.1 基本原理2.6.2 质量改善2.7 低取样频率低比特率编码2.7.1 兼顾低比特率与较好质量2.7.2 改善声音质量原理2.8 先进音频编码(AAC)2.8.1 系统概述2.8.2 滤波器组2.8.3 预测2.8.4 量化2.8.5 编码2.8.6 时域噪声整形(TNS)2.9 CELP与HVXC语音编码方法2.9.1 码本激励线性预测(CELP)编码2.9.2 谐波矢量激励编码(HVXC)2.1 0高效音频编码与频带恢复(SBR)技术2.1 0.1 AAC PlusV1与AAC PlusV2.1 0.2 SBR基本原理与压缩效率2.1 0.3 参数立体声原理与效果2.1 0.4 应用领域2.1 1数字视频信号的信源编码2.1 1.1 数字视频信号压缩机理2.1 1.2 常用视频编码方法2.1 1.3 视频压缩标准与应用2.1 1.4 H.2 64编码原理与性能本章 思考题第3章 信道编码3.1 概述3.1.1 信道编码的任务3.1.2 差错控制方式及差错分类3.1.3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及差错灵敏度3.1.4 等差错保护与不等差错保护3.2 卷积编码3.2.1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3.2.2 卷积编码器举例3.2.3 卷积编码器的状态图和网格图3.2.4 卷积解码-维特比解码3.2.5 卷积码的BER3.3 DAB与DRM实际应用的卷积编码器3.3.1 卷积编码器构成与生成多项式3.3.2 卷积码的删除3.4 ReedSolomon码3.4.1 RS码原理与能力3.4.2 生成多项式校验符号3.4.3 RS码与卷积码的级联3.5 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原理3.5.1 引言3.5.2 奇偶校验码3.5.3 线性分组码3.5.4 LDPC码本章 思考题第4章 数字调制4.1 数字调制概论4.1.1 调制信号与调制4.1.2 调制的作用4.1.3 数字调制及其基本方法4.1.4 如何评价数字调制系统4.2 二进制数字调制4.2.1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4.2.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4.2.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4.2.4 二相差分相移键控(2DPSK)4.3 四相相移键控(4PSK,QPSK)4.3.1 π/4 4PSK系统4.3.2 π/2 4PSK系统4.3.3 串/并变换4.3.4 4PSK的判决范围和抗干扰能力4.3.5 4PSK的解调4.3.6 4PSK与2PSK的比较4.4 四相差分相移键控(4DPSK、DQPSK)4.4.1 π/4 4DPSK系统4.4.2 4DPSK的差分编码与解码4.4.3 π/4 4DPSK真值表4.4.4 π/2 4DPSK系统4.4.5 4DPSK与4PSK的符号差错率4.5 正交调幅(QAM)4.5.1 4QAM与16QAM4.5.2 64QAM4.5.3 QAM信号的特点4.5.4 QAM方法的误符号率与误比特率4.5.5 QAM信号的解调4.5.6 mPSK与mQAM的比较4.6 分级调制4.6.1 分级调制的基本概念4.6.2 多分辨率QAM(QPSK在16QAM中)本章 思考题第5章 COFDM传输方法5.1 概述5.1.1 什么是COFDM?5.1.2 COFDM技术的主要优缺点5.2 无线电信道的特性5.2.1 衰减作用、多径效应与频率选择性5.2.2 多普勒频移与时间选择性5.2.3 频率失真与时间失真5.3 宽带系统5.3.1 宽带系统的优点5.3.2 单载波串行传输与多载波并行传输的比较5.4 COFDM基本原理5.4.1 子载波调制与解调5.4.2 用IDFT与DFT实际实现OFDM5.5 COFDM符号的保护间隔与符号传输机理5.5.1 保护间隔及其作用5.5.2 插入保护间隔付出的代价5.5.3 COFDM符号传输机理5.6 COFDM信号波形与频谱5.6.1 时域波形5.6.2 峰值系数5.6.3 频谱形状5.7 COFDM基带信号的频率变换5.7.1 模拟变频器5.7.2 数字变频器5.8 OFDM接收机分析5.8.1 不良匹配符号的计值5.8.2 接收机中的FFT5.9 COFDM基本参数的选择5.9.1 信道编码率及符号期Ts上限的确定5.9.2 COFDM信号带宽的确定5.9.3 载波数量及保护间隔的确定5.9.4 各子载波调制方法的确定本章 思考题第6章 数字音频广播(DAB)信号处理与发射机6.1 DAB概论6.1.1 信源编码方法和信道编码方法6.1.2 宽带传输系统6.1.3 多种覆盖方式6.1.4 DAB的传输模式和工作频段6.1.5 DAB的数据业务及数据传输系统6.2 DAB的传输帧结构与节目传输机理6.2.1 由输入数据到传输复合信号的形成6.2.2 DAB传输帧6.2.3 DAB公共交织帧(CIF)6.2.4 数据块划分与结合成OFDM符号6.2.5 DAB不同模式的数据帧(传输帧)对比6.2.6 DAB信号的表达式6.2.7 DAB节目传输机理6.2.8 DAB发射系统总体框图6.3 DAB的时间交织与频率交织6.3.1 时间交织6.3.2 频率交织6.4 DAB的数据广播业务6.4.1 DAB数据业务传输概论6.4.2 传送数据的特殊性能6.4.3 PAD数据区与传输系统6.4.4 数据接收机6.5 DAB发射机6.5.1 DAB发射机的定义和任务6.5.2 COFDM信号的特点和对发射机的要求6.5.3 频率变换方法6.5.4 非线性失真与非线性校正6.5.5 输出带通滤波器6.5.6 DAB发射机构成举例6.5.7 DAB转发器和发射天线6.5.8 我国对DAB发射设备的技术要求6.6 基于DAB技术的T DMB6.6.1 T DMB概述6.6.2 音频、视频、数据业务传输机理6.6.3 从DAB到DMB的技术升级6.6.4 DAB/DMB系统构成例本章 思考题第7章 DAB覆盖网与接收机7.1 DAB单频网(SFN)7.1.1 SFN发射网及同步工作能力的基础7.1.2 网络增益与功率节约7.1.3 同步网的频率节约7.1.4 同步网规划的若干参数7.1.5 DAB的工作频率7.1.6 同步网基准模型7.1.7 同步网中覆盖空隙的填充7.1.8 DAB与其他无线电业务的相容性7.1.9 同步网同步运行的保证7.1.1 0同步网节目的馈送7.1.1 1同步网传输链的可靠性7.2 地面DAB的覆盖与室内接收7.2.1 关于移动接收7.2.2 地点概率与时间概率7.2.3 地面DAB的覆盖条件与场强要求7.2.4 室内覆盖问题及接收机灵敏度7.2.5 在建筑物内的DAB覆盖7.2.6 在隧道、停车房和地下车库的DAB覆盖7.3 DAB接收机7.3.1 DAB接收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7.3.2 DAB接收机举例本章 思考题第8章 DRM技术系统与DRM+8.1 AM广播的出路与统一的数字传输系统8.1.1 调幅信道的特性8.1.2 AM广播的出路8.1.3 对数字系统的基本要求8.1.4 全世界需要统一的数字化系统8.2 DRM技术系统的总体描述8.2.1 系统概述8.2.2 系统结构8.2.3 信源编码8.2.4 传输模式8.2.5 信道编码和调制8.2.6 业务容量和比特率8.2.7 RF保护率8.2.8 DRM单频网和多频网8.3 DRM节目与AM节目同播8.3.1 同播概念与基本要求8.3.2 可能的同播的方式8.3.3 各种同播方式的相关问题8.3.4 +m可达135%~155%的发射机同播运行的优势8.3.5 小结8.4 DRM发射机8.4.1 模拟AM发射机发射DRM数字信号8.4.2 发射机性能的衡量8.4.3 天线系统8.4.4 DRM发射机与配置实例8.4.5 关于带外发射8.4.6 与模拟相同覆盖面积时的数字功率8.5 DRM接收机8.5.1 DRM软件接收机8.5.2 DRM接收机构成8.5.3 多用接收机构成8.5.4 现代接收机处理8.5.5 DRM接收的若干问题8.6 DRM+技术系统8.6.1 概述8.6.2 DRM+技术优点归纳8.6.3 DRM+系统构成8.6.4 系统参数的选择8.6.5 DRM+接收机8.6.6 DRM+技术系统兼容性及覆盖测量与分析8.6.7 DRM+混合模式本章 思考题第9章 HDRadio技术系统9.1 HDRadio概论9.1.1 概述9.1.2 HDRadio优缺点9.2 FMHDRadio9.2.1 FMHDRadio系统组成9.2.2 FMHDRadio工作模式9.2.3 频谱掩模9.2.4 模拟与数字信号的合成9.2.5 非线性校正9.3 AMHDRadio9.3.1 AMHDRadio系统组成9.3.2 AMHDRadio工作模式9.3.3 AMHDRadio发射机9.4 HDRadio接收机技术本章 思考题第10章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10.1 概论10.1.1 引言10.1.2 传输系统构成10.2 CMMB系统传输帧10.2.1 信号处理系统物理层10.2.2 传输帧结构与信号10.3 信道编码与交织10.3.1 RS编码和字节交织10.3.2 LDPC编码10.3.3 比特交织10.4 调制星座映射10.5 频域OFDM符号形成10.5.1 连续导频和传输指示信息10.5.2 离散导频及数据子载波10.5.3 扰码10.5.4 OFDM信号的产生10.6 射频信号及其频谱10.7 业务复用10.8 电子业务指南10.9 CMMB发射机10.9.1 发射机整体构成10.9.2 CMMB激励器10.9.3 RF功率放大器10.9.4 发射机性能要求10.9.5 CMMB直放站放大器10.9.6 双工器与多工器10.9.7 发射机功率核算10.10 CMMB室内覆盖系统10.10.1 概述10.10.2 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10.10.3 无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10.10.4 有线或无线接收泄漏增补覆盖10.11 CMMB接收终端技术要求10.11.1 概述10.11.2 功能要求10.11.3 性能要求10.11.4 用户界面要求10.12手机电视传输系统技术指标含义本章 思考题第11章 其他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11.1 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S-DMB)11.1.1 系统概述11.1.2 信号处理原理与技术特征11.2 DVB H传输系统11.2.1 概述11.2.2 系统描述11.2.3 DVB H与其他传输系统的比较11.2.4 DVB H与T DMB的全面比较11.3 DVB SH系统11.3.1 概述11.3.2 系统描述11.4 WorldSpace数字卫星广播11.4.1 概述11.4.2 系统构成11.4.3 透明广播方式与处理广播方式11.4.4 信道编码、数据格式11.4.5 接收机11.4.6 系统信号处理流程本章 思考题附录A缩略语全称与中外文对照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数字多媒体广播》分为11章。第1章“数字多媒体广播概论”中,在简要说明数字信号与数字传输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已经投入运行的数字多媒体广播传输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数字多媒体广播》的2-5章专门提供了相关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从第6-章开始,详细讲述了工作在不同波段的各种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包括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中短波广播(DRM)、HDRadio、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以及其他一些技术系统。《数字多媒体广播》属于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数字多媒体广播》的读者对象是,广播电视通信技术领域(广播机构、工业界、研究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数字多媒体广播》特别适合用于广播电视领域数字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

相关资料

插图:传统的30MHz以下的长、中、短波模拟广播,使用幅度调制(AM),虽然技术很简单,但抗干扰能力很差,尤其是在短波经常出现干扰,声音质量差。此外,AM广播的业务单一。AM广播自身的缺点和加之其他数字媒体的竞争,其结果是调幅广播的不景气,听众数量下降。30MHz以下的广播波段有其特有的性能,它能实现远距离和大范围的覆盖,是实现地区性、全国性及国际性广播覆盖的*好手段之一,而且其良好的快速移动接收特性是其他数字传播媒体所不能相比的。因此,其他众多媒体的数字化并不能代替AM广播的数字化。数字广播,一方面可使声音质量和传输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在播出声音节目的同时,还可以有数据业务,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可以通过传输附加数据,例如,传送关于电台名称和替换频率的信息,使接收机的操作变得简单容易。对于广播机构来说,数字广播会带来两个突出的好处,一是发射机的运行费用可以大幅度下降,二是数字广播的一部发射机可同时播出多套节目,有同步网运行能力,节约频率资源,可以说是既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又有显著的经济效益。DRM系统,用于短波、中波和长波,它可以使用已有的频率和带宽,实现高声音质量与接收质量的可靠覆盖,是对模拟AM广播的重大改善。DRM系统充分考虑到了与ITU现有的边界条件相一致以及与现有的模拟业务的兼容,并保证了由模拟广播向数字广播的平滑过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