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版恭亲王
读者评分
3分

包邮绝版恭亲王

1星价 ¥17.1 (4.3折)
2星价¥16.7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neg***(二星用户)

当做消遣性读物看就可以了

实在不知道出版社为什么将本书在内的系列书叫做“绝版XXX”(除本书外,目前至少还有《绝版李鸿章》、《绝版袁世凯》、《绝版甲午》。),就系列书述及的人物或事件来说,每个人每件事的确都是独一无二,是“绝版”的,但是读了《绝版恭亲王》后才发现“恭亲王”并非绝版,他的行为方式和思想逻辑在中国近200年历史上大有追随者和徒子徒孙!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无论如何,本书的名字是吸引我注意它的一个方面!作者称恭亲王是清廷改革的“掌舵人”,然而作者并无对此做什么论证! <BR>&nbsp&nbsp&nbsp&nbsp 出版社宣传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锋,丰富的海外史料,为我们展现了恭亲王奕新被湮没的风采和晚;清改革当家人的艰难酸楚。”其实完全是言过其实的促销策略!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在我看来,本书只是作者报刊专栏的汇编整合而已,正如介绍作者的文字所言,是个业余历史爱好者对他注重的恭亲王经历的初步描述与评析,当然他引用了一些恭亲王同时代人,特别是与之接触过的洋人对其的评论,也在字里行间确切无疑地试图为恭亲王“平反”......但是作者的努力都是初步的,缺少严格意义上的论证与说明!好在本书的插图还是有些意思,装帧与印刷也很不错!当做消遣性读物买来看还是挺值得的!!!此外,作者的语言是活泼俏皮的,那些过去50年里同时代人习以为常的用语的使用使本书所述的历史与现今的距离大大地在意识和寓意上缩短了!

2011-01-03 18:50:16
1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0008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1
  • 出版时间:2010-10-01
  • 条形码:9787549600083 ; 978-7-5496-0008-3

本书特色

当家难!当中国的家更难!当改革时代中国的家难上加难!且看晚清帝国总理、改革舵手,官场泥泞中的艰难跋涉

内容简介

他是一位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大清王爷,周恩来在百忙中曾多次造访他的王府,并将王府的开放列入临终嘱托。难道这只是为了恢复大观园的“原型”,还是另有深意?
有人说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其实,他才是真正的掌舵人,曾、左、李不过是桨手而已。是他拉开了中国近代一个半世纪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辟开强国之路,摸着石头过河,他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
有人说他“一生为奴”,岂不知这并非个性的选择,而是中国特色权力的定位结果。他确是一位低调的帝国总理,一边谨小慎微地恪守着“老二哲学”,将自己隐藏在太后巨大的阴影之下,一边则大刀阔斧,推进改革。
有人称他为“鬼子六”,其实他是一位宽厚、坦诚的当家人,在晚清*为艰难的时候他维系了帝国罕见的向心力,无论改革派、保守派、骑墙派乃至“洋干部”,都乐于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以自己的翩翩风度征服了美国总统、国务卿,令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中国近代改革史”研究者、澳大利亚华人学者雪珥,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锋,丰富的海外史料,为我们展现了恭亲王奕新被湮没的风采和晚;清改革当家人的艰难酸楚。

目录

**章 叔嫂共和
 风啸天安门
 总理的劳碌相
 叔嫂共和一国两制
第二章 皇家无亲
 “窝囊”王爷绵中针
 王爷蓝筹股
 伟大领袖六合彩
第三章 风中芦苇
 风中芦苇
 中南海的脐带
 周公之死
第四章 老大帝国
 “谋杀”同治帝?
 紫禁城的平衡木
展开全部

节选

《绝版恭亲王》内容简介:这是一位曾令周恩来魂牵梦绕的帝国总理,周恩来在百忙中曾多次前来凭吊他的王府,并将王府的开放列入临终嘱托。难道这只是因为恭王府被视作大观园的原型,还是另有深意?有人说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其实这位睿智的帝国总理才是航船上真正的舵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不过是桨手而已。是他拉开了中国近代一个半世纪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开辟强国之路,周旋于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潜规则和显规则,摸着石头过河,他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有人说他“一生为奴”,岂不知这并非个性的选择,而是中国特色权力运作的定位结果。其实他是一位低调的帝国总理,他一边大刀阔斧实行改革,一边谨小慎微地恪守着“老二哲学”,将自己隐藏在太后们巨大的阴影之下……有人称他为“鬼子六”,其实他是一位宽厚的帝国总理,他以真诚、坦率和友善,在晚清*为艰难的时候维系了帝国罕见的向心力,无论改革派、保守派、骑墙派乃至 “洋干部”,都乐于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以自己的翩翩风度征服了美国总统、国务卿,令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中国近代改革史”研究者、澳大利亚华人学者雪珥,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锋、丰富的海外史料,为我们展现了帝国总理的绝版风采和改革当家人的艰难酸楚。

相关资料

插图:风啸天安门无论中英还是中法签约,在仪式的*后,城门上都会鸣放21响礼炮。这样轰鸣在天安门上空的礼炮,声声刺激着恭亲王的耳膜,但是,远在热河的领导核心,是否也能真切地听到这命运的砸门声呢?天很冷了,北京城却很热闹。安定门上,大英帝国的米字旗猎猎飘扬。从安定门到天安门东侧的礼部大院,长达3英里的街道两侧,身着红色制服,头顶白色头盔的英军士兵,沿街排开,足有3000多人。军乐声中,在两个军乐队的前导下,英军队伍分成数个方阵,浩浩荡荡地进入安定门。首先是100名炮兵组成的方阵,随即是几个步兵方阵、100名军官代表方阵,在这些方阵后面,是英军司令部参谋们的队伍。英军司令格兰特准将(James HopeGrant)则在其卫队和助理们的簇拥下,骑着高头大马。他身后30码,是一乘大轿,装饰着朱红色,16名中国轿夫,身着崭新的号衣,抬得四平八稳。轿子中,正是英国全权使节、在华的*高长官额尔金勋爵(JamesBruce,额尔金Earl of Elgin其实是爵号),穿着鲜艳的礼服,正襟危坐。他的坐骑也满身披挂,跟随在轿子后面。几个步兵方阵在他的后方,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这可是北京城从未出现过的西洋镜,北京市民们几乎倾巢而出,拥挤在街道两旁,希望能一瞥轿子里那位“伟大的鬼子”(Great Barbarian,《纽约时报》用语)。记者们的现场报道和当事人的日后回忆录,都清晰地记载道:尽管街道破旧,人群拥挤,但围观的中国人几乎鸦雀无声。在刺刀和强权底下,散漫惯了的大清人民,终于表现出了很好的文明素质。这是1860年10月24日,一个寒冷的深秋时日。在经历了多年断断续续的战争后,中英两国将在天安门旁签署和平条约。城内之盟对于大清国来说,这是一次城下之盟——不,是城内之盟,北京实际上已经在英法联军占领之下:11天前,英法联军从安定门入城时,沿街站岗的清军士兵向这些“洋鬼子”们行跪迎大礼,北京市民则“观者如睹”,这座千年古都再度习惯性地展现了对于战胜者的顺从,一如200年前跪迎大清的辫子兵入城一般。半个世纪前莫斯科为对抗拿破仑大军而实行的焦土抗战,若让北京人来看,实在是太愚蠢了。

作者简介

雪珥,澳大利亚华人,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拾荒者,一直致力于收藏与晚清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改革史。不仅十分注重历史研究的实证,更重视思想的理性和宽容,及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传播效果。主要著作有《大东亚的沉没》、《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国运l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