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a tactical study on post-colonial criticism

包邮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a tactical study on post-colonial criticism

1星价 ¥13.5 (4.1折)
2星价¥13.2 定价¥3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2104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6
  • 出版时间:2020-11-05
  • 条形码:9787511210487 ; 978-7-5112-1048-7

本书特色

《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化霸权发展历程为经,以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为纬,考察了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福柯、萨义德等文化霸权理论,对有关文化霸权大量的史实资料进行了梳理。

目录

引言 一、后殖民批评中的文化霸权 二、综述国内外对后殖民中的文化霸权研究 **章 文化霸权的起源和深化 **节 文化霸权的缘起 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 二、法侬的后殖民批判理论 三、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 第二节 文化霸权的发展 一、福柯的权力话语 二、萨义德的东方学 三、斯皮瓦克的《属下能说话吗?》 四、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 第三节 文化霸权理论的深化 一、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 二、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三、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第二章 文化霸权的特征 **节 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概述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反思 三、萨义德文化批评视域中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他者”的双重结构 一、他者”概念的哲学渊源 二、西方非西方:主体的他者”建构 三、中国西方:他者的他者”建构 第三节 知识分子 一、知识分子溯源 二、福柯的知识分子职守 第四节 文化认同 一、文化认同的根源 二、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的多重性 第三章 他者形象”:文化霸权中的文学实践 **节 印度文学中的文化霸权 一、印度英语文学 二、《印度之行》中的话语霸权 三、《副领事》中印度疯姑娘形象 第二节 西方文化霸权理论视野下的美国黑人文学 一、主流文化下的黑人文学 二、黑人文化边缘成因探讨 三、探讨黑人文化的出路 第三节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 一、中国形象的成因 二、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三、中国形象的实质 第四章 中国如何应对西方文化霸权 **节 文化殖民主义构成的威胁 一、通过广告、商品等向我国输入西方文化 二、利用因特网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 三、利用语言进行文化植入” 四、利用新闻信息行使霸权 五、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激烈的人才争夺 第二节 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对策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 三、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保持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六、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广利,1970年4月生,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外语系副主任。目前在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就读博士后。曾在《社会科学战线》、《山东外语教学》、《新闻界》、《中国成^教育》、《兰州大学学报》、《苏州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主持过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2007年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课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