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63506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2
  • 出版时间:2011-06-01
  • 条形码:9787546350608 ; 978-7-5463-5060-8

本书特色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悦读中外劝学名篇,打开您智慧、思想、实践之门。 在先秦诸子中,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大的,不是孔子、孟子,而是荀子。荀子的贡献主要有二:一是他主讲稷下,三为祭酒,提出并传播了自己颇具唯物色彩的务实思想;一是他培养了两个非凡的学生,这就是韩非和李斯。 《荀子》开篇即劝学**,足见儒家集大成者视学习之轻重。 《劝学篇》全文加译注,张觉教授等倾力解读、评点,旧学新用,阅读后而喜欢阅读。

内容简介

《劝学篇:荀子》包括了荀子的学说、作品问世背景、作者身世等内容。

目录

总序 前言 荀子的学说 作品问世背景 作者身世 凡例 正文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荀子,名况,宇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苟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