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读者评分
4.8分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豆瓣8分,千人推荐。本书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23岁时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围绕着一名少年寻找自我的历程展开各方面的议论,对孤独、恐惧、爱情、寻根、成长等主题进行了探索。

1星价 ¥19.5 (7.5折)
2星价¥19.5 定价¥26.0
商品评论(28条)
一隅闲***(二星用户)

炫目的文字,但是故事没什么意思,我个人是不喜欢的,感受不到文学性。

2023-12-02 13:47:54
0 0
201***(三星用户)

喜欢的类型

喜欢这种老一点的,便宜好书

2023-10-25 15:22:0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07940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1
  • 出版时间:2011-02-01
  • 条形码:9787305079405 ; 978-7-305-07940-5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23岁时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围绕着一名少年寻找自我的历程展开各方面的议论,对孤独、恐惧、爱情、寻根、成长等主题进行了探索。这是一部美国南方哥特式小说,诗意、奇特而复杂,其中充满了比喻和象征,是有声有色的文字游戏:华丽、璀璨,大胆地炫耀写作技巧,具有鲜明的实验性。作者将其思想用半隐秘的语言流动式地环环相扣地表达出来,显示了其对语言惊人的驾驭能力,被誉为“20世纪中期文学的试金石”。

内容简介

在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中,13岁的男孩乔尔·诺克斯从小生活在新奥尔良,母亲死后,被送去南方,与在他刚出生就抛弃他的父亲一起生活……

节选

说来,旅行者要去中天城,就得尽量挑个*好的走法儿,公共汽车和火车都不往那个方向去。不过,有辆丘伯利松脂公司的卡车,一周有六天会去一个叫“天国教堂”的邻镇提货、拿邮件,想去中天城的人偶尔可以搭卡车司机萨姆·拉德克利夫的便车。但是不论你怎么走,这都是一个艰苦的旅程,因为就算是崭新的车子,开在这搓板似的路面上,用不了多久也会被颠散了架,搭便车的人都发觉这段路实在是糟糕。而且,这是块荒凉的地方,大如人头的卷丹百合开在沼泽似的洼地里,沼泽黝黑的水下,绿色圆木闪着光,像是一具具溺水者的尸体;经常地,视野里唯一的动静就是冬日里的炊烟,自哪问寒酸农舍的烟囱袅袅而上;或是一只鸟,也不见扇翅膀,不声不响,目光锐利,在荒无人烟的漆黑松林上空盘旋。有两条路穿过这腹地通向中天城,一条自北,另一条则从南来;后一条叫天国教堂公路,路况稍好些,不过这两条路都差不多:路两边数英里开外荒无人烟,只见沼泽、田野、森林,绵延不绝,偶尔路边可见零星的广告牌,推销红点五分雪茄、胡椒博士汽水、尼哈饮料、格罗夫激爽奎宁水,还有666泻药。几条以早已消逝的印第安部落命名的咸水溪上架着木桥,车轮碾过去时,桥板隆隆作响,像是远方的雷声;成群的猪、牛在路上肆意闲逛;时不时有农夫停下手中的活儿,向飞驰而过的汽车招招手,阴郁地看着它消失在滚滚尘土中。六月初的一天,天气炎热,松脂公司的司机萨姆·拉德克利夫在天国教堂镇的晨星咖啡馆里大口喝着啤酒。他六英尺高,有些谢顶,一张粗犷的硬汉脸。这时,咖啡馆老板领着个陌生的男孩走上前来,老板的胳膊搭在男孩儿的肩膀上。“你好呀,萨姆,”这个叫悉尼·卡茨的店主说,“这儿有个孩子想搭你的车到中天城去,如果你可以带他去,他会很感激的。他昨天就在这儿等了,你能帮个忙不?”拉德克利夫透过酒杯边缘打量着这个男孩,对他的长相不太喜欢。对于“真正”的男孩儿应该长成什么样,他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而这个孩子的相貌说不清为什么,就是与之相悖。他太漂亮、太精致、太白皙;他容貌的每一处都生得细腻精确,一双眼睛是棕色的,很大,眼里有女孩儿家般的柔情。他棕色的短发里夹杂着一缕缕的纯黄发丝,清瘦的脸上有一种疲惫、恳求的表情,双肩耷拉着,不像年轻人那样耸起。他穿着一条又长又皱的白亚麻马裤,一件松松垮垮的蓝衬衫,领口敞着,脚上是一双有些磨损的棕黄色鞋。拉德克利夫抹去上唇边的一圈啤酒沫子,问道:“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乔尔。乔一尔·哈一里一森·诺克斯。”他清晰地一个一个吐出这几个音节,好像他觉得司机耳聋似的,但是他的声音却是出奇的柔和。“是吗?”拉德克利夫懒洋洋地说着,把空酒杯放到柜台上,“真是个高级名字呐,诺克斯先生。”男孩脸红了,转向老板,老板忙插话说:“这是个好孩子,萨姆。聪明得很呢,会说我们俩都不晓得的词儿。”拉德克利夫不高兴了。“喏,卡茨,”他下令道,“满上。”店老板慢吞吞地离开去拿第二杯啤酒,萨姆和蔼地说:“我不是想取笑你,小伙子。你打哪儿来?”“新奥尔良,”他说,“我周四离开那儿,周五到了这里但只能走到这儿为止了,没有人来接我。”“噢,这样,”拉德克利夫说,“去中天城走亲戚吗?”男孩点点头,“去找我父亲。我以后就跟他一起过了。”拉德克利夫抬眼望着天花板,咕哝了几遍“诺克斯”,然后困惑地摇摇头:“不,我不知道有人叫这个名字。你确定没走错地方?”“哦,没错,”男孩镇定地说,“不信你问卡茨先生,他就听说过我父亲,我还给他看了信等一等。”他急忙绕过阴暗咖啡馆里的桌子,拖来一口大铁皮箱子,看他那龇牙咧嘴的样子,箱子想来很重。箱子上花花绿绿地贴着来路遥远的纪念标签:巴黎、开罗、威尼斯、维也纳、那不勒斯、汉堡、孟买,等等等等。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标签都已褪色。酷热的日子里在天国教堂这样大小的镇子上能看到这样的东西的确令人惊异。“这些地方你都去过?”拉德克利夫问道。“没——没有,”男孩说。他费力地解开捆绑箱子的破旧皮带。“箱子是我们家诺克斯少校的。我猜你应该在历史书上读到过他。他在内战中可是个显赫人物。总之,这是他度蜜月环游世界时用的旅行箱。”“环游世界是吗?”拉德克利夫肃然起敬,“他肯定是个大富翁。”“哦,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男孩在收放整齐的箱子里翻来翻去,找到薄薄的一沓信。“你看,”说着便从中抽出一个水绿色的信封。P3-7

作者简介

  杜鲁门·卡波特于1924年9月30日出生于美国新奥尔良。他幼年时父母离异,由母亲方的亲戚抚养。父亲由于诈骗被判入狱,之后父母双方争夺对他的监护权,*终他被判给母亲,跟母亲和继父一一起生活,随继父的姓。年轻时的卡波特曾经在《纽约客》杂志社工作,但因为触怒罗伯特.弗罗斯特而被解雇。他的早期作品如《别的声音,别的房间》(Other
Voices.OtherRooms)、《草竖琴》(Zhe Grass
Harp)给他带来了作家的声誉。之后他结识了很多社会文化名流,?版了短篇小说集《夜树》(The只ree
OFNight),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只iffany’S),并改编剧本,编写音乐剧,撰写新闻稿件。他多方面的写作经验使他的“纪实小说”《冷血》(In Cold
Blood)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后期还曾经尝试过演电影。他的一篇未完成的小说暴露了一些名流的隐私,致使他失宠于上流社会。因为长期吸毒酗酒,杜鲁门·卡波特于1984年8月25日死于肝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