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

包邮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

1星价 ¥25.2 (7.2折)
2星价¥25.2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35878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11-07-01
  • 条形码:9787811358780 ; 978-7-81135-878-0

本书特色

     仲立斌的《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试图以梅派唱腔艺术为个案,探索中国戏曲艺术流派的兴衰发展规律,从而对当今如何抢救戏曲艺术流派提供理论借鉴。 本书有意识地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探寻:一是关于梅兰芳唱腔艺术的分期。二是对梅派唱腔艺术特点与贡献的研究。此外,本书还总结了梅派唱腔伴奏的艺术特点。本书的另一个创新点是梅兰芳唱腔艺术流派兴盛与衰退的启示。

内容简介

     《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选取京剧梅派唱腔艺术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沿革、唱腔特点、传承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且得出:京剧梅派唱腔艺术是以梅兰芳为核心的综合性一元化创作机制的产物,而当今戏曲创作主体多元分化的状况不利于流派艺术的发展。      《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由仲立斌编著。     

目录

总序 序 概述 绪论 **章 梅兰芳京剧唱腔艺术沿革 **节 梅派唱腔艺术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继承期(1914年以前) 第三节 新腔初创期(1914—1924年) 第四节 无腔不新——突破传统期(1925—1930年) 第五节 返璞归真——回归传统期(1931—1961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京剧梅派唱腔音乐分析 **节 梅派“西皮”唱腔分析 第二节 梅派“二黄”唱腔分析 第三节 梅派“反二黄”唱腔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特点 **节 唱腔流派的标志 第二节 梅派唱腔“中和”的音乐美学观 第三节 梅派唱腔音乐形态特征 第四节 梅派唱腔伴奏特征 第五节 梅派唱腔艺术风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京剧梅派唱腔艺术传承 **节 原样传承 第二节 变化传承 第三节 因素传承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谱例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仲立斌,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所讲师。2006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攻读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师从王耀华教授,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译著《实证音乐学》,在《黄钟》、《中国戏剧》等刊物发表十多篇论文,主持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京剧‘四大名旦’唱腔艺术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