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画名家作品鉴赏:当代岭南(1-3卷)

包邮中国画名家作品鉴赏:当代岭南(1-3卷)

1星价 ¥89.4 (4.3折)
2星价¥87.4 定价¥20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982900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开
  • 页数:3卷
  • 出版时间:2011-07-01
  • 条形码:9787539829005 ; 978-7-5398-2900-5

本书特色

许晓生主编的《当代岭南(中国画名家作品鉴赏卷1)》内容介绍:近一个世纪前,先贤们面对着大时代转换带来的急剧变化,提出了革新中国画的主张。岭南一脉,更是在高剑父“高举艺术革命的大纛从广东发难起来”的振臂高呼中,成为冲破旧有樊篱的先锋。可以看到的是,在其后的近百年里,岭南的中国画的确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在二元格局中变幻莫测发展命运中的一个折射点。艺术家们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成为了近现代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成为了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有意味的启示。中国画经历了建国后的新中国画运动和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反思之后,重新回归到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格局。艺术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亦得到某些程度上的满足。本书集结当代的中国画家作品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了陈金章的《春山清晓》等著名中国画作品。

内容简介

《当代岭南•中国画名家作品鉴赏卷1》内容简介:近一个世纪前,先贤们面对着大时代转换带来的急剧变化,提出了革新中国画的主张。岭南一脉,更是在高剑父“高举艺术革命的大纛从广东发难起来”的振臂高呼中,成为冲破旧有樊篱的先锋。可以看到的是,在其后的近百年里,岭南的中国画的确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在二元格局中变幻莫测发展命运中的一个折射点。艺术家们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成为了近现代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成为了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有意味的启示。

    而在今日,中国画经历了建国后的新中国画运动和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反思之后,重新回归到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格局。艺术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亦得到某些程度上的满足。值得高兴的是,近几十年来,岭南的中国画创作产生了不少成果,艺术家们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然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依然是当代中国的即时现状,终极的命题依然存在,变革依然是无法避免的话题。集体意志对艺术强制影响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我们仍旧处于一个庞大而缓慢前进的进程之中。尽管每个艺术家的作品、观念、行为都在或多或少地推动着这架战车向前移动,但问题始终存在:中国画将去向何方?

目录

陈金章

庞泰嵩

庄小尖

王大鹏

张彦

郑阿湃

许敦平

杨之光

林丰俗

陈新华

李劲堃

方土

方向

陈朋

刘济荣

林墉

方楚雄

羊草

黄国武

张东

昊洁聪

周湧

陈映欣

陈太一

毛宜

王玉珏

陈振国

方楚乔

朱永成

郭子良

尚涛

陈永锵

王璜生

安林

何枫

许晓彬
展开全部

节选

*近读陈金章先生的山水画有个突出的体会,那就是他的艺术创作包含了一切艺术之所以能感动人的两个基本要素:劳动的难度和发自心灵的创造智慧。艺术创作是人的手、脑和心合成的产物,它的技艺部分如国画的笔墨功力、油画的造型和色彩表现力等,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长期反复的实践方能获得,要靠千锤百炼方能完善,这里来不得半点取巧。在这个意义上,说画家是“手艺人”,一点也不过分。但是,光有手艺,仅凭劳动的难度与强度还不能造就好的艺术家,也不能创造出杰出的绘画作品。因为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心灵智慧的结晶,是他观察、体验生活、领悟艺术创造原理的产物,也是他心智、灵性和感情的自然流露以至于是在特定状态下的激越表现。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家又不同于一般的劳动者,他是在审美上超越一般人的创造者。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另外的情况:有些画家掌握了很好的手头功夫,但是缺少应有的悟性,创作水平处于平庸状态而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另外一些画家则相反,不屑’于艰苦的劳动和手艺功力,仅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试图一鸣惊人,结果同样很难有所成就。陈金章艺术的过人处,正是在于他既是一位诚实勤奋的实践者,甘心默默无闻地从事艰苦的艺术劳动,又是一位在艺术上不断有所追求、有所探索和有所创新的艺术家。

陈金章早在解放前就在广州市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学习,师从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诸位先生。1950-1956年,又先后就读于广州华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和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接受以培养写实造型功力为主要目标的学院教育,并曾一度迷恋油画艺术。显然,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国画的审美原理与创作方法有别于以块面造型为特点的西画。当陈金章决定献身于传统的山水画创作之后,他面临的是如何消化自己学习的西画观念与技巧,使之有机地融合在中国画的创作之中。在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两种不同美学体系的中西绘画虽有观念与技巧的差异,但也有共同的追求,不是完全对立和水火不相容的,关键是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