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包邮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1星价 ¥15.4 (3.2折)
2星价¥14.9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82983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12-07-01
  • 条形码:9787506829830 ; 978-7-5068-2983-0

本书特色

吕有云博士的《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一书,在吸收、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道教经典文献,通过对道教黄老传统的考察与梳理,阐述了道教理身理国之道的历史发展脉络,揭示了为治者治身之道与治国之道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要求,说明了道教理身理国之道在历史上的作用,对儒、道政治哲学的互补性价值也做了比较中肯的分析评价,论及了道教政治管理之道在当今人类政治管理实践中的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道教的前身——黄老道家政治管理之道概论;内以治身——道教关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外以治国——管理者自身管理的进一步延伸等。

目录

绪论**章 道教的前身――黄老道家政治管理之道概论**节 《道德经》――黄老之“源”一、《道德经》的天道自然论二、《道德经》的人道无为论第二节 儒、墨、名、法及阴阳――黄老之“流”一、儒家二、墨家三、名家四、法家五、阴阳家第三节 以《老》为“源”,汇“流”诸家的黄老管理之道一、黄老学发展历程简述二、《淮南子》对黄老政治管理之道的系统化和理论总结三、从《论六家要旨》看黄老政治管理之道的理论特色第二章 内以治身――道教关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节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一、“重生”、“贵生”是道家一贯的思想传统二、道教对道家“爱生”、“重生”传统的进一步提升三、“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二节 致虚守静归根复命一、道家关于生命的“虚”、“静”本质二、道教关于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的生命理想三、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的生命理想与“圣人”的修身治国第三节 少私寡欲知足守分一、道教对人的合理性欲求的肯定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与君主修身三、少私寡欲、知足守分:保国养民之道第四节 守柔善下持后不争一、关于“守柔”的修身治国理念二、关于“善下”的修身治国理念三、关于“持后”的修身治国理念第五节 功成事遂,不恃不宰一、老、庄关于“不有”“不恃”“不宰”的圣人品格二、道教对治国者“不恃”、“不宰”圣人品格的期待三、“不恃”、“不宰”之德与“太上”之治第三章 外以治国――管理者自我管理的进一步延伸**节 “致太平”的政治管理目标一、“致太平”是道教一贯的政治理想二、“致太平”政治理想的内涵三、“致太平”政治理想与“大同”政治理想第二节 正性清静,气质驳杂:管理的人性论基础一、道家以人性为“真”的人性论思想二、道教的正性清静、气质驳杂的人性论三、正性清静,气质驳杂与道教的政治管理第三节 民为国本本固国宁一、国以民为本二、民以食为本三、民众衣食之本的保障第四节 因任自然无为而治一、道教对“无为”内涵的积极性阐释二、因任民性,各得其安三、无为简政,不烦不扰第五节 仁义法度辅以为治一、对法家的“法”、“术”、“势”的为治功能的肯定二、对儒家仁、义、礼的为治功能的重视三、法以仁义为本,仁义以道德为本第六节 任贤使能各处其宜一、贤才在政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二、贤能之士的考察和识别三、贤能之士的有效任用第四章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的实践、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节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在历史上的实践一、汉初文、景君臣对黄老治道的运用二、唐初贞观君臣对黄老治道的运用三、宋太祖、太宗对黄老治道的运用四、明太祖朱元璋对黄老治道的运用第二节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的历史地位一、道教(家)与儒家共同构筑了传统管理文化的两大支柱二、儒道两大管理思想传统相反相成,相互补充三、儒长于守成,是治国的正规军;道长于救乱,是治国的奇兵第三节 无为而治与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一、转型期内我国的全能政府管理模式及其弊病二、全能政府管理模式违反了自然无为的原则三、小政府,大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佳模式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吕有云 (1965.11-),四川华蓥市人,哲学博士,副教授,曾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一项,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现供职干东莞理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