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网络智能管道架构与技术实现

通信网络智能管道架构与技术实现

1星价 ¥27.0 (5.5折)
2星价¥27.0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1808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12-09-01
  • 条形码:9787121180866 ; 978-7-121-18086-6

本书特色

张继平主编的《通信网络智能管道架构与技术实现》基于国内外运营网络的共同关注热点、标准组织奠定的技术理论基础,以及中国电信在推动通信网络向智能管道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通信网智能管道的总体功能架构和体系架构;重点针对智能管道核心能力,对带宽提速、网络协同、多维感知、质量保证、策略控制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内容丰富全面,文字简洁流畅,专业性强。相信本书对于从事智能管道技术研究和开发以及智能通信网络运营和管理的人员,一定能起到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对于从事通信网络智能管道技术的教学和培训人员,也有着非常有益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今前沿的通信网络智能管道的架构和相关技术,并结合快速发展的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详细论述了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智能化的研究与开发。全书共分7章。首先,介绍了智能管道的概念、功能需求、目标架构和技术体系;其次,重点论述了智能管道的五大技术——宽带提速技术、网络协同技术、多维感知技术、质量保障技术和策略控制技术;*后,介绍了典型的智能管道业务模型和国内外运营商发展智能管道技术的案例,并对今后智能管道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智能管道概述 (1)   1.1 智能管道的需求 (1)   1.1.1 新型业务需求的驱动 (1)   1.1.2 新技术发展的驱动 (2)   1.2 智能管道的概念解析 (4)   1.3 智能管道的目标架构——NICE (6)   1.3.1 NICE的总体架构模型 (6)   1.3.2 功能模块描述 (7)   1.3.3 智能管道云-管-端协同 (8)   1.4 本章小结 (9) 第2章 智能管道带宽提速技术 (10)   2.1 有线宽带接入技术 (10)   2.1.1 光纤接入组网技术 (10)   2.1.2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 (15)   2.1.3 下一代PON技术 (27)   2.1.4 接入精细化管道技术 (30)   2.2 移动宽带接入技术 (31)   2.2.1 移动宽带接入技术发展概况 (31)   2.2.2 第三代移动宽带接入技术 (36)   2.2.3 下一代移动宽带接入技术 (42)   2.3 集群路由器技术和高速链路 (48)   2.3.1 集群路由器技术 (48)   2.3.2 40 Gb/s高速链路技术 (56)   2.3.3 100 Gb/s高速链路技术 (63)   2.4 本章小结 (67) 第3章 智能管道网络协同技术 (69)   3.1 智能管道网络协同技术体系 (69)   3.1.1 网络协同技术的分类及应用场景 (69)   3.1.2 网络协同总体思路 (70)   3.1.3 网络协同技术体系框架 (71)   3.2 3G / LTE / WLAN的多接入协同技术 (72)   3.2.1 3G / LTE / WLAN的多接入协同应用需求 (72)   3.2.2 3G+WLAN接入协同 (73)   3.2.3 LTE+WLAN接入协同 (77)   3.2.4 流移动性技术(MAPIM/IFOM) (86)   3.3 基于LIPA/SIPTO的移动网数据分流技术 (102)   3.3.1 移动网数据分流应用需求 (102)   3.3.2 LIPA技术 (102)   3.3.3 SIPTO技术 (110)   3.4 接入网络自动发现和选择(ANDSF)技术 (113)   3.4.1 ANDSF应用需求 (113)   3.4.2 ANDSF技术 (113)   3.4.3 ANDSF与其他网络协同技术的结合应用 (118)   3.5 本章小结 (120) 第4章 智能管道多维感知技术 (121)   4.1 感知技术简介 (121)   4.2 网络层感知——基于流的感知技术 (122)   4.2.1 深度流检测(DFI)技术 (122)   4.2.2 深度包检测(DPI)技术 (126)   4.2.3 DFI和DPI联动 (131)   4.3 终端感知技术 (134)   4.3.1 终端感知技术实现方式 (134)   4.3.2 终端感知技术实现举例 (134)   4.4 本章小结 (137) 第5章 智能管道质量保障技术 (138)   5.1 有线宽带质量保障技术 (138)   5.1.1 宽带接入网中的QoS技术 (138)   5.1.2 IP城域网和骨干网中的QoS技术 (140)   5.1.3 接入网与骨干网质量保障的一致性 (150)   5.1.4 质量保障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 (151)   5.2 有线宽带资源优化技术 (155)   5.2.1 P2P流量优化技术 (155)   5.2.2 视频流量优化技术 (158)   5.3 无线宽带网络质量保障技术 (166)   5.3.1 UMTS的QoS保障技术 (166)   5.3.2 LTE的QoS保障技术 (172)   5.3.3 HRPD的QoS保障技术 (178)   5.4 无线网络资源优化技术 (183)   5.4.1 移动互联网的小流量、长在线典型业务的特征 (183)   5.4.2 小流量数据业务对网络信令负荷分析 (188)   5.4.3 信令优化和增强技术 (190)   5.5 本章小结 (194) 第6章 智能管道策略控制技术 (195)   6.1 固网策略控制技术 (195)   6.1.1 ITU-T的策略控制架构——RACF (195)   6.1.2 TISPAN的策略控制架构——RACS (200)   6.1.3 BBF的策略控制架构——BPCF (203)   6.1.4 固网控制策略和接口协议比较 (207)   6.2 移动网策略控制技术 (208)   6.2.1 基于3GPP的策略控制体系 (208)   6.2.2 3GPP策略控制体系架构 (209)   6.2.3 PCC架构的关键技术 (213)   6.2.4 关键技术应用实例 (223)   6.3 融合策略控制技术 (231)   6.3.1 固网和移动网策略控制的差异性 (231)   6.3.2 固移网络融合策略控制体系 (232)   6.3.3 固移网络互通策略控制的实现方案 (234)   6.3.4 固移融合策略交互机制 (236)   6.3.5 支持WLAN场景的融合策略交互过程 (238)   6.3.6 策略控制互通接口协议 (243)   6.4 基于感知的策略控制体系 (243)   6.4.1 业务感知需求与基于感知的策略控制体系架构 (243)   6.4.2 基于感知的策略控制架构和关键技术 (245)   6.5 本章小结 (252) 第7章 智能管道发展趋势 (254)   7.1 智能管道典型业务模型 (254)   7.1.1 网络协同接入与分流模型 (254)   7.1.2 基于感知的个性化服务模型 (257)   7.1.3 差异化应用模型 (259)   7.1.4 动态的策略控制模型 (261)   7.2 国内外运营商在智能管道方面的案例 (264)   7.3 本章小结 (267) 附录A 通信网络智能管道的相关接口 (268) 附录B 通信网络智能管道的相关标准体系 (272) 附录C 缩略语 (277) 参考文献 (291)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