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电报通信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61088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12-08-01
- 条形码:9787516108888 ; 978-7-5161-0888-8
本书特色
史斌编写的《电报通信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由八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著书的缘起与研究的意义,提出了科技史与政治史、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析了前人对晚清电报问题的研究成果。**章探讨了晚清电报技术的引入与传播情况,探讨了西方近代物理科学与电报技术在共同传人中国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模式和历史影响。第二章研究了晚清电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探讨了晚清电报技术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中国电信工业体系的建立。第三章分析了电报通信对于甲午战争的影响,对比了中日两国在电报技术、电报事业、谍报实力和军事制度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距。第四章探讨了电报通信与庚子国变中的政治纷争,以电报通信为线索审视了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关系。第五章分析了电报国有与清末的政府危机应对,探讨了清廷在实施电报国有的进程中所禀持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第六章探讨了电报权力与民初的政治斗争,分析了袁世凯通过掌控电报权力和电报资源来巩固中央政权、谋取政治利益的政治意图。
内容简介
19世纪中叶,电报技术随“西学东渐”的浪潮传入中国。经过了“迎”与“拒”的争执,这项来自西洋的“长技”终于借洋务运动之力扎根中华大地,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居中驭外,指臂相联”。然而,当国家政府还在享受着电报技术带来的政治信息交流、社会话语监控等政治福利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地方政府联系日趋紧密、社会思潮交流不断加速等复杂的政治因素,这一情况在清末民初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局势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史斌编写的《电报通信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以电报技术的传播与应用为出发点,探讨了电报技术对于甲午战争、庚子国变、清末政治危机和民初政治斗争这四段历史进程的介入与影响。《电报通信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的结论是:电报与清末民初动荡的政治环境、频繁的军事斗争、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电报技术作为政治统治者的话语工具,已经植根于社会土壤当中,负载了超越技术本身的外在价值。
目录
作者简介
史斌(1979年—)科学史博士,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201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师从江晓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政治。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论电报通讯与庚子“西巡”》、《阿波罗登月质疑与公众科学话语反思》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电报通讯与甲午战争》获2009年“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技史会议”二等奖。
-
(平装)二战战史
¥12.7¥45.0 -
民众政府
¥9.8¥25.0 -
走向海洋
¥16.5¥59.8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6¥58.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走向海洋(八品)
¥17.1¥59.8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82.9¥97.5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7.3¥51.0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2.4¥19.0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3.2¥38.0 -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24.5¥48.0 -
中国的战争行为
¥14.7¥42.0 -
决战华东-华东解放战争实录
¥16.7¥45.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虎部队(国民党七十四军抗日纪实白金珍藏插图版)
¥18.0¥53.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的地理枢纽
¥10.6¥16.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9¥32.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4.2¥49.0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