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

包邮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

广征博引,纵横驰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打破了文理学科的隔阂,无论是普通读者、科学家,还是艺术家、艺术史论研究者,都能从本书受到教益和启发。

¥18.6 (3.4折) ?
1星价 ¥18.6
2星价¥18.6 定价¥5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30603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3-08-01
  • 条形码:9787547306031 ; 978-7-5473-0603-1

本书特色

  此书广征博引,纵横驰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打破了文理学科的隔阂,无论是普通读者、科学家,还是艺术家、艺术史论研究者,都能从中受到教益,获得启发。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兼)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耀昌
  林凤生先生的美文带来新风:艺术类的读者可从文中获得科学知识的滋养,科学类的读者或从绘画分析受到启迪,而对于青少年读者,贯通文理,巧用大脑,提升综合素养,可激励未来的创造。
  一——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科技史与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戴吾三

内容简介

《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由50多篇文章组成,每篇围绕着两三幅世界名画展开,从自然科学角度探索和解读世界名画里的科学元素,如使用的科技手段,表达的科学内容,蕴涵的科学思想等,并涉及绘画知识、画家生平及成画背景,文字通俗,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

目录

序一/潘耀昌/001
序二/戴吾三/005
时间空间色彩
时间趣说(上)——计量、体验和感悟/003
时间趣说(下)——一生、瞬间和永恒/007
画出空间感(上)——欧几里得空间/012
画出空间感(下)——弯曲空间、四维空间/016
画中的空间不寻常/020
名画里的镜与像/024
动感的描述/029
捕捉光与色彩之印象/033
彩笔绘新意——狂野与抽象/037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抒情曲/041
淡妆浓抹总相宜——谈色彩的配伍/045
变形错觉视知觉
变形图像与错觉艺术/051
彩云烘托月更明——空间频率、马赫带效应/055
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眼球运动、浦肯雅现象/059
对称与平衡/064
对称、镜对称和亚对称/068
绘画与疾病/072
我狂、我癫、我作画/077
光创造了影,影成就了光——明暗法趣说/081
层见叠出、远山朦胧——图一底、重叠、空气透视/085
眼见并不为实/089
画法悬疑阐释
两幅《明月》画/095
从达·芬奇密码说起/099
探索名画里的奥秘/103
愤怒的巨人/107
记忆之道/111
伦勃朗其人其画/116
风景画背后的风景/121
形似还是神似/125
“混沌”画家画混沌/129
表达梦与幻觉/133
节奏与韵律/138
理性反思创新
创意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谈“纯自动创作”/145
两种抽象美/149
我们往何处去/153
对科学的反思/157
名画里的情与欲/161
科学想象和艺术创意/165
史话插图中国画
从金星凌日说起/171
从炼金术到化学/175
两堂解剖课/179
科学家的肖像和群像/183
科学家的画/187
科技书插图古今谈(上)——西洋图书/191
科技书插图古今谈(下)——中国古书/195
中国画不缺科学性/199
再说中国画不缺科学性/203
古画探赜说科技(上)——界画、风俗画/207
古画探赜说科技(下)——壁画、汉砖画/211
摄影图像计算机
摄影与绘画/217
当绘画遭遇数码技术(上)/222
当绘画遭遇数码技术(下)/226
主要参考书目/230
后记/23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林凤生,1946年生,江苏省无锡市人。中学时期曾从名师学习绘画,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无线电系电子物理专业。曾在中学、大学任教,退休前为《自然杂志》编审,不错记者。

编著出版物理专业书和科普书4本(其中《物理故事丛书》获1996年度上海市很好科普图书奖,并出版了繁体字版本和蒙文版本);翻译图书4本,参编图书5种(其中有4种为国家“八五”、“九五”规划重点图书,有2种获重量图书奖),还画过插图和连环画。

多年来对绘画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在《科学》、《自然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中国科学报》、《东方早报》、《世界博览》、《中华读书报》等发表文化随笔近百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