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使日十年(八品-九品)

包邮(精)使日十年(八品-九品)

经过长达十年的近距离观察,我了解这个敌人。

——1932~1942年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C.格鲁,本书作者

正如本尼迪克特乃是因美国当局要求写就《菊花与刀》一样,格鲁日记的出版也是意在为美国军政当局处理战后局势提供参考。格鲁的观

1星价 ¥46.5 (4.7折)
2星价¥46.5 定价¥9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5438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645
  • 出版时间:2020-03-01
  • 条形码:9787520154383 ; 978-7-5201-5438-3

内容简介

1932年的日本已然疯狂: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政治刺杀事件不断,且准备退出国际联盟,撕毁《华盛顿条约》,妄图主宰亚洲和西太平洋。此时,美国需要派遣优秀的外交官力挽狂澜,既坚守美国在远东的权益,又努力避免战争。在这样的风口浪尖,格鲁大使走马上任。格鲁出使日本的十年,正是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十年,他的个人日记及公私文件提供了十分贴近实际外交的观察视角,披露了美日在各领域惊人斗争的内情,也展现了日本走向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

前言

序言

有必要先说明本书的写作手法与写作目的。
首先是写作手法。我确信,若要准确地记载历史,必须依靠当时的直率评述。有鉴于此,我在为美国外交界服务的三十九年里,都保持了一个习惯,即每天都会把当时的情报、观感和想法记录下来。如此形成的记录,也决定了其性质及优劣。我辈的决断与行为所依赖的信念及假设,唯有在诚实坦率的日记中才能寻得踪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奢求正确,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随时把他的真实见解记录下来。这些见解当然会有变化,有时是因为情况变了,有时则是因为我们不断获得新资料,遂使我们修正了过往的看法。

目录

关于作者

序言

章 刺杀阴影笼罩下的日本

第二章 暴风雨前平静的三年

第三章 从未遂政变到公开战争

第四章 中国事变

第五章 一个世界,两场战争

第六章 一个世界,一场战争

日本主要官员及各国派驻日本的主要外交使节人名一览
展开全部

节选

★ 我确信,若要准确地记载历史,必须依靠当时的直率评述。

★ 此书的写作目的是希望向美国人民及联合国的其他各国人民,提供一个比当下大部分见解更准确的、关于日本问题的看法,只有对日本及其国民有正确认知,才能明智地去处理一些难题。

★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见识了大量有关日本军阀和军事机器阴险、狡诈、残忍的行为,以及自私自利的背信弃义之行径。我的故事为之提供了新的证据,足证日本军队的心理和气质仍处在中世纪。

★ 由于战时激愤的情绪与偏见,不少人或许会否认在日本国民中还有好人。提出这些主张的人,绝大部分对日本人没有亲身的、直接的认知。他们也不知道,有些日本人曾坚决反对与美国进行战争。

作者简介

约瑟夫C.格鲁(Joseph C. Grew,1880—1965),1932~1942年任美国驻日本大使。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人,出生于1880年。比富兰克林?罗斯福早两年从哈佛大学毕业。1904年,他在美国驻开罗领事馆开始了自己的外交官生涯。次世界大战前,格鲁先后在墨西哥、俄国、奥匈帝国以及德国的使馆工作过。1918年,他成为国务院西欧司的负责人,代表美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之后,出任驻丹麦公使、驻瑞典公使、副国务卿及驻土耳其大使。1932年6月,转任驻日本大使。1942年返回美国后,格鲁再度出任副国务卿,成为当时美国政府内部数一数二的日本问题专家,直接影响了战后的美国对日政策。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格鲁正式从国务院的岗位上退休。

译者简介

沙青青,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就职于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长期关注中日近现代史,研究成果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史林》等;专著有《暴走军国: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简体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繁体版由香港中和出版社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