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化世间痛苦为激情洋溢的美(6品-7品)

包邮梵高:化世间痛苦为激情洋溢的美(6品-7品)

1星价 ¥195.0 (4.9折)
2星价¥195.0 定价¥3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4163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68041638 ; 978-7-5680-4163-8

内容简介

本书撷取了梵高艺术生涯中大量片段,以严肃而生动的论述呈现了梵高的艺术发展进程。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梵高的十载艺术生涯,通过近30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叙述和分析了梵高的艺术之路。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梵高大量书信片段,这些“梵高的话”,直观透露了梵高对人生、艺术的信念及对健康、死亡的看法,读者可由此一窥梵高的精神世界。

在时间顺序的基础上,本书还从两条主线来论述梵高的信仰和艺术生涯:首先,梵高是如何从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其次,梵高艺术历程的各个阶段是如何受到了不同画派和画家的影响。对其产生影响的艺术家与流派包括巴比松派、黄金时代的荷兰画家、印象派、新印象派、日本版画、伦勃朗、德拉克罗瓦、高更等。本书诠释了在这如此众多的前辈及同辈大师的影响下,梵高如何创造性地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终呈现给世人一种充满张力的美。

本书还附有完整的年表和作品索引。便于研究梵高的专业人士,或对这位天才画家感兴趣的读者完整和系统地了解这位伟大画家的艺术全貌。

前言

要想理解一位画家的作品,不一定需要了解他的生活。但梵高却始终认定,他的创作和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他“感到自己有责任让生活服从于绘画”。对他而言,绘画远不是单纯的、帕斯卡(Pascal)意义上的消遣或娱乐*,而是真正地生活的*佳方式,尤其在他疾病缠身的时候。

*早对梵高产生兴趣的评论家、美术史学家和画家总不忘用画家的生平、尤其是他的“疯狂”解释他的作品。1910年,画家辞世不过20年,阿尔弗雷德·库宾(Alfred Kubin)就把“疾病”描绘成梵高外表的主要特征(图22)。就这样,“疾病”吞噬了梵高“自我”的所有属性。而梵高则成了自己的漫画,并只能作为“疯狂的”和“患病的”——因此必然“受苦的”、“天才的”和“现代的”——画家名垂青史。

而我们却志不在此。关于画家的“疾病”或“疯狂”,关于他与弟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关于他“自杀”的“难以捉摸的”情况,读者不会在本书中找到任何详述。我们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因为我们认为,画家的主观性在资料中留下了痕迹和烙印,唯有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理解,我们才能认识他的主观性。“我们能够认识的,不是人们相信、思考和感觉到的事物本身,而是他们对相信、思考和感觉到的事物所作的叙述,也就是说,他们叙述的关于自己信仰的一言一行。”档案、文字和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画家留下的关于自己的资料——和间接的证据——旁人留下的关于画家的资料,但这两种证据都不可轻信。

我们不关心梵高的“自我”“人格”和“性格”,即使这些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感兴趣的是梵高表达和表现这些东西的方式。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在梵高的文字和作品中起作用的这些“对‘我’的表现手法”。所幸梵高的书信和作品几乎全部保存了下来,我们拥有了这些难得的资源,因此这项对本体的“表现手法”的研究是可行的。又鉴于梵高同时把握“生存的体质”和“创造的力量”的方式,这项研究也是合适的。

…………………………

目录

前言

节 梵高与宗教

第二节 无神论的三个角度

第三节 梵高的世界

楔子

节 信仰与绘画

第二节 十字路口

第三节 皈依艺术



从天国到尘世,1880-1888

章 感召

节 自己的老师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画家

第三节 质朴的信仰

第二章 介入

节 主动参与的观察者

第二节 向大师学习

第三节 个人意义上的变革

第三章 反抗

节 征服

第二节 认识

第三节 战斗

第二卷

从精神到物质,1888

章 被荒谬支配

节 逃离巴黎

第二节 用另一种视角观察

第三节 作出努力

第二章 海洋感觉

节 没有彼处的世界

第二节 母题的诗意

第三节 乌托邦的形式

第三章 拒绝空想

节 偶然性的美

第二节 对世界的体验

第三节 物质的现实

第三卷

从救赎到健康,1889-1890

章 反英雄

节 康复者

第二节 受苦者

第三节 双重性

第二章 伟大的病人

节 “消除宗教的病态畸变”

第二节 “有时会极度清醒”

第三节 “力求以假乱真”

第三章 反基督

节 信仰的疾病

第二节 表达的呐喊

第三节 美丽的死亡

结语

附录

年表

原注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梵高作品索引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1.梵高真的是天才、狂徒、病人以及必然的“悲剧主角”吗?

本书作者扬·布朗(日内瓦大学现代美术史教授兼文学院院长)精选300余幅梵高画作,撷取其艺术生涯的数个断面,对这位“疯狂的天才艺术家”的过于浪漫悲情的神话做了深入的再认识。无论是分析梵高对信仰的背弃,还是表现梵高对绘画的探索,都旨在尽可能客观地重塑这位绘画*杰出艺术家的人生与创作历程。

2.梵高,是深谙文学、哲学和艺术史的艺术家

他对其偶像伦勃朗、米勒、德拉克罗瓦等画家作品的解读和创造性模仿,表现了他独到、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梵高现存于世的书信手稿,更为真实、透彻地再现了其在艺术与信仰上的诸多挣扎、其绘画理念的逐步进化,以及其对色彩、笔触等绘画技法的自我追求。这也能够让读者得以更好地理解梵高在人生*后几年必然爆发出的旺盛的、天才般的创造力和无可复制的艺术语言。

3.梵高的*伟大之处,是他将世间痛苦绘成了画布上激情洋溢的美

画家在人世间遭受着痛苦与磨难,但他并不是消极的依赖者:他热切向往组建画家交流团体、颂扬着伟大的健康、推崇着创造的力量......他更不是简单地去表现痛苦与哀鸣的艺术家:他糅合了痛苦与热情,伟大地将自身的彷徨思索、宁静喜悦都耕耘为画布上激情洋溢的美。

作者简介

扬·布朗(Jan Blanc)是日内瓦大学现代(16—18世纪)美术史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主要研究17—18世纪的弗拉芒、荷兰和英国绘画与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他撰写了多部论文和著作,包括Éditions de la Martinière于2006年出版的《在伦勃朗的画室中:大师和他的弟子们》、Peter Lang于2008年出版的《17世纪的绘画创作和思想:塞缪尔·范·霍格斯塔丁的艺术理论》、Citadelles & Mazenod于2012年出版的《画家语录》、Citadelles & Mazenod于2014年出版的《维米尔:制造光荣》和Brepols于2016年出版的《约书亚·雷诺兹爵士的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