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精)胡利娅姨妈和作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3215453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5-06-01
- 条形码:9787532154531 ; 978-7-5321-5453-1
本书特色
在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编著的《胡利娅姨妈和作家》一书的结构安排上,作者的确花费了不少心血。比如,在本书单数各章里(全书一共二十章),介绍了略萨与胡利娅的恋爱故事,同时为了表现那个毒龙般的社会如何吃人,作者颇具匠心地安排了剧作家彼得罗·卡玛乔的兴衰史;而在双数各章里(除第二十章以外),竟然各章独立地作起短篇小说来,其故事情节又与单数的长篇小说全无直接关联,如第二章讲了一个婚礼上被揭出的丑闻;第四章讲了一个警长夜间巡逻的故事;第六章讲了一桩强奸幼女案;第八章讲了一个靠灭绝老鼠发家致富的公司老板如何遭到妻子儿女的唾弃;第十章讲了药品推销员马罗金由于车祸而引起的精神分裂;如此等等。在双数章中,作者故意使人物混乱,以表明卡玛乔这个剧作家由于精神错乱,其作品已经颠倒混乱到了何种程度。像这样把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交叉安排在一部作品里的手法,即使在欧美小说中也是罕见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做?读完全书后我们方才能品尝出它的味道:双数各章的短篇故事是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将它们连贯起来看,便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社会舞台。而长篇故事中的主人翁就是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出一幕幕绘声绘色动人心弦的活剧的。
内容简介
年少轻狂的19岁大学生略萨爱上了比自已大十岁的胡利娅姨妈,她有着尴尬的双重身份: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大学生的舅妈的妹妹……这场激情恋爱受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利马社会百般的阻挠,这一过程跟广播连续剧作家骇人的讲述结合在了一起。
《胡利娅姨妈与作家》是略萨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二十章,以单数各章为主线,作者叙述他与胡利娅姨妈恋爱的经过和结局,并夹叙了广播连续剧作家卡马乔明明是畅销广播剧制作人却被广播电台老板剥削致死的悲惨遭遇;同时,作者把若干个独立成篇的短故事组成双数各章,从多个侧面描绘了五十年代秘鲁社会生活的奇形怪状。略萨在这部作品中的广泛叙述把各种历险故事的价值聚集在了一起:这里有莎士比亚火热的激情与情节剧相关成分精彩的巧合,也有高雅文学崇拜者与粗俗作家的不期而遇。小说出版后被拍摄成电视剧,引起巨大反响。
目录
前言
胡利娅姨妈和作家
有关《胡利娅姨妈和作家》的一场风波
相关资料
章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我很年轻,和外祖父、外祖母同住在米拉弗洛雷斯区奥恰兰大街的一幢白墙的别墅里。为了日后得以依靠自由职业为生,我正在圣马尔可大学攻读法律,实际上我更向往成为一个作家。当时我还担任着一项头衔响亮、工资微薄、但是有利可图、工作时间可以由我自己支配的工作:泛美电台新闻部主任。我的任务是把报纸上有关的新闻剪下来,稍加润色,编成广播新闻稿。我手下的编辑是一名头发抹得油亮、热衷于各种天灾人祸消息的小伙子,名叫帕斯库亚尔。每隔一小时播送一次新闻,每次一分钟;只有中午十二点和晚上九点连续播送十五分钟。但是我们总是一下子准备好几份新闻稿,这样,我就可以上街逛逛,在科尔梅纳大街的咖啡馆里坐坐,有时去上几节课,或者到中央电台的办公室去串串门,那里要比我的办公室热闹些。
这两家广播电台同属一位主人,互为邻居,都坐落在贝伦大街上,离圣马丁广场很近。这两家电台毫无相似之处,倒更像那种天生的悲剧姐妹,一个娇媚无比,另一个满身疮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泛美电台占据着一幢崭新的楼房的第二层和楼顶的平台;这里的工作人员个个雄心勃勃,颇为时髦,以年轻和华贵而自负。尽管播音员不是阿根廷人(这一点,彼得罗·卡玛乔可能已经向你们说过),但也称得上是银嗓子。泛美电台播放很多音乐节目,大量的是爵士音乐和摇摆舞曲,也有一点古典音乐;泛美电台的电波总是在利马首先播出纽约和欧洲的流行,但是它也并不轻视拉美音乐,虽然这种音乐总是有点掺假;泛美电台对于民族音乐则十分谨慎,多播送一点华尔兹舞曲。也有一些知识性的节目,如《往事回忆》、《国际时事述评》之类;甚至在轻松愉快的节日中,也要插进《问答比赛》和《荣誉跳板》。这种力图不过分落入俗套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由帕斯库亚尔和我主持的那个新闻部足以证明泛美电台对文化的重视,这个新闻部设在顶楼平台上的阁楼里,从那里可以眺望大街上的垃圾堆和利马市内楼房顶上的柏木窗。登上这个阁楼要乘电梯,电梯有个令人讨厌的毛病:还没到地方,门便开了。
中央电台则相反,他们挤在一所老式住宅里,那里院落套院落,夹道通夹道;只要听一听那些播音员毫无忌讳的满嘴俚语,就能了解它那五光十色、平民大众化的特色和强烈的地方气息。这家电台很少播送新闻;它的女王和主宰者是秘鲁音乐,包括安第斯音乐;剧院的印第安歌手经常光临电台参加实况演出;播音前几个小时,听众便人山人海地聚集在门口等候。此外,热带音乐、墨西哥音乐、布宜诺斯艾利斯音乐也大量地从它的电波里传出去。它的节目很简单,缺乏想象力,但是收效很好,如:电话订货、诞辰小夜曲、喜剧演员的街淡巷议、唱片和电影。但是,据各方面调查,它的脍炙人口的大菜却是广播剧,这个节目使它牢牢地保住了广大听众。
他们每天至少要播送五六个广播剧。在播音时,我偷偷观看那些演员,觉得非常开心。他们化装成衰老、饥饿、衣衫褴褛的男女,清新悦耳、动人心弦、充满青春活力的嗓音,同他们苍老的面孔、难看的嘴唇和无神的眼睛形成了可怕的对照。“有朝一日秘鲁把电视台安装起来,他们除了自杀,别无他路。”小赫纳罗隔着播音室玻璃,指着那些演员预言道。他们像在一个大鱼缸里,手捧剧本,围在话筒的四周,一切就绪,准备开播《阿尔维阿家族》的第二十四章。 章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我很年轻,和外祖父、外祖母同住在米拉弗洛雷斯区奥恰兰大街的一幢白墙的别墅里。为了日后得以依靠自由职业为生,我正在圣马尔可大学攻读法律,实际上我更向往成为一个作家。当时我还担任着一项头衔响亮、工资微薄、但是有利可图、工作时间可以由我自己支配的工作:泛美电台新闻部主任。我的任务是把报纸上有关的新闻剪下来,稍加润色,编成广播新闻稿。我手下的编辑是一名头发抹得油亮、热衷于各种天灾人祸消息的小伙子,名叫帕斯库亚尔。每隔一小时播送一次新闻,每次一分钟;只有中午十二点和晚上九点连续播送十五分钟。但是我们总是一下子准备好几份新闻稿,这样,我就可以上街逛逛,在科尔梅纳大街的咖啡馆里坐坐,有时去上几节课,或者到中央电台的办公室去串串门,那里要比我的办公室热闹些。
这两家广播电台同属一位主人,互为邻居,都坐落在贝伦大街上,离圣马丁广场很近。这两家电台毫无相似之处,倒更像那种天生的悲剧姐妹,一个娇媚无比,另一个满身疮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泛美电台占据着一幢崭新的楼房的第二层和楼顶的平台;这里的工作人员个个雄心勃勃,颇为时髦,以年轻和华贵而自负。尽管播音员不是阿根廷人(这一点,彼得罗·卡玛乔可能已经向你们说过),但也称得上是银嗓子。泛美电台播放很多音乐节目,大量的是爵士音乐和摇摆舞曲,也有一点古典音乐;泛美电台的电波总是在利马首先播出纽约和欧洲的流行,但是它也并不轻视拉美音乐,虽然这种音乐总是有点掺假;泛美电台对于民族音乐则十分谨慎,多播送一点华尔兹舞曲。也有一些知识性的节目,如《往事回忆》、《国际时事述评》之类;甚至在轻松愉快的节日中,也要插进《问答比赛》和《荣誉跳板》。这种力图不过分落入俗套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由帕斯库亚尔和我主持的那个新闻部足以证明泛美电台对文化的重视,这个新闻部设在顶楼平台上的阁楼里,从那里可以眺望大街上的垃圾堆和利马市内楼房顶上的柏木窗。登上这个阁楼要乘电梯,电梯有个令人讨厌的毛病:还没到地方,门便开了。
中央电台则相反,他们挤在一所老式住宅里,那里院落套院落,夹道通夹道;只要听一听那些播音员毫无忌讳的满嘴俚语,就能了解它那五光十色、平民大众化的特色和强烈的地方气息。这家电台很少播送新闻;它的女王和主宰者是秘鲁音乐,包括安第斯音乐;剧院的印第安歌手经常光临电台参加实况演出;播音前几个小时,听众便人山人海地聚集在门口等候。此外,热带音乐、墨西哥音乐、布宜诺斯艾利斯音乐也大量地从它的电波里传出去。它的节目很简单,缺乏想象力,但是收效很好,如:电话订货、诞辰小夜曲、喜剧演员的街淡巷议、唱片和电影。但是,据各方面调查,它的脍炙人口的大菜却是广播剧,这个节目使它牢牢地保住了广大听众。
他们每天至少要播送五六个广播剧。在播音时,我偷偷观看那些演员,觉得非常开心。他们化装成衰老、饥饿、衣衫褴褛的男女,清新悦耳、动人心弦、充满青春活力的嗓音,同他们苍老的面孔、难看的嘴唇和无神的眼睛形成了可怕的对照。“有朝一日秘鲁把电视台安装起来,他们除了自杀,别无他路。”小赫纳罗隔着播音室玻璃,指着那些演员预言道。他们像在一个大鱼缸里,手捧剧本,围在话筒的四周,一切就绪,准备开播《阿尔维阿家族》的第二十四章。
说实在的,那些听了卢西亚诺·潘多的播音而伤心落泪的家庭主妇们,如果看到他佝偻的身体和斜视的目光,会感到多么失望啊!那些被何塞菲娜·桑切斯抑扬顿挫的声调勾起了往事回忆的退休老人们,假如看到她肥胖的下巴、浓密的髭须、扇风大耳和青筋饱绽的样子,又该多么扫兴呀!但是,电视传到秘鲁的日子还遥远得很,因此,这群广播剧动物赖以为生的行业,看来暂时还是颇为稳定的。P1-3
作者简介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
著名作家,世界小说大师,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囊获全球重要文学大奖,包括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获海明威文学奖,1986年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1988年获美洲金质奖章,1994年获西班牙文学的荣誉——塞万提斯文学奖,1999年获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00年获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1976年被推选为国际笔会主席,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生死场
¥8.6¥36.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22.2¥59.9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东京梦华录
¥19.9¥46.0 -
1984-插图珍藏版
¥11.3¥29.8 -
悉达多
¥14.3¥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告白
¥14.0¥3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6¥55.0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