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大器铜鼓-铜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466382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13-08-01
- 条形码:9787504663825 ; 978-7-5046-6382-5
本书特色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铜鼓是权力与财富象征的重器,是沟通人神的祭器,类似于古代中原的铜鼎。《大器铜鼓(铜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铜鼓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从文献上把握了铜鼓文化保护的脉络。通过对中国和东南亚的八个国家铜鼓文化的历史考察和重点田野调查,对铜鼓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再认识,为我们保护铜鼓文化提供了田野基础。对已有的铜鼓文化保护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分析,提炼了好的经验。结合作者们亲身参与的案例,完整地提出了以“四化”为核心的铜鼓文化保护的理论。本书由万辅彬等著。
内容简介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铜鼓是权力与财富象征的重器,是沟通人神的祭器,类似于古代中原的铜鼎。铜鼓又是娱神娱人的乐器,还是指挥军阵的响器……铜鼓是名副其实的“大器”。
20世纪后半叶,植根于农耕文化的铜鼓日渐式微。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始复兴,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本书作者就这一主题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主要成果就是深入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铜鼓文化。
本书通过对国内外铜鼓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从文献上把握了铜鼓文化保护的脉络。通过对中国和东南亚的八个国家铜鼓文化的历史考察和重点田野调查,对铜鼓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再认识,为我们保护铜鼓文化提供了田野基础。对已有的铜鼓文化保护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分析,提炼了好的经验。结合作者们亲身参与的案例,完整地提出了以“四化”为核心的铜鼓文化保护的理论。
本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深入浅出,雅俗共赏,重视、支持和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士及广大读者都会欢迎此书。
目录
第二章 铜鼓文化的重要性
第三章 铜鼓文化现状
第四章 铜鼓文化的保护研究
第五章 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
第六章 铜鼓文化保护放入建议和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万辅彬
1942年9月20日生于安徽繁昌,教授,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广西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少数民族科技史、科技人类学。先后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均以铜鼓文化为研究对象。出版专著近十种,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广西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现为广西民族大学资深教授。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安史之乱
¥24.1¥6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6.6¥52.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2.5¥38.0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9.0¥25.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28.4¥49.8 -
华戎交汇在敦煌
¥20.3¥58.0 -
法国大革命
¥20.0¥56.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2.7¥39.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清朝穿越指南
¥15.4¥45.0 -
万历十五年
¥1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