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3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3

1星价 ¥108.9 (5.5折)
2星价¥108.9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3418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234
  • 出版时间:2013-10-01
  • 条形码:9787302341871 ; 978-7-302-34187-1

本书特色

吴良镛著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面对京津冀地区的新老问题,在新国家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下,着眼于京津冀两省一市存在共同利益的关键人居问题,在区域城乡空间格局、综合交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文化体系等方面,谋划转变当前发展模式的共同政策和共同路径,提出共同缔造良好人居环境和和谐社会的具体建议。

内容简介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和典型范例”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清华大学“985”研究基金和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群建设项目的资助课题。
    在《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的一期报告和二期报告出版之后,清华大学课题组在吴良镛院士主持下继续关注京津冀地区的变化,以近年来参与的京津冀、科学院和工程院若干重大课题为基础,开展三期报告的研究。   
    三期报告面对京津冀地区的新老问题,在国家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下,着眼于京津冀两省一市存在共同利益的关键人居问题,在区域城乡空间格局、综合交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文化体系等方面,谋划转变当前发展模式的共同政策和共同路径,提出共同缔造良好人居环境和和谐社会的具体建议。
    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适合城乡和区域规划理论和实践者、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者、政府有关领导部门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摘要
第1章 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新进展
1.1 一、二期报告回顾及三期报告的研究背景
1.2 京津冀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的进展
1.2.1 地区战略地位得到加强,世界城市地区建设成为共同目标
1.2.2 区域交通系统持续完善,引导并支撑城镇格局走向多中心网络化
1.2.3 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与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1.3 区域合作行动积极开展
1.3.1 北京市多方协作开展首都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1.3.2 天津市积极建设滨海新区,完善区域功能,探索区域合作的方向
1.3.3 河北省提出区域城镇化新格局,规划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1.4 三期报告的新形势
1.4.1 转变发展方式,发挥首善之区的引领作用
1.4.2 “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战略为京津冀地区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4.3 良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
摘要
第1章 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新进展
1.1  一、二期报告回顾及三期报告的研究背景
1.2 京津冀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的进展
    1.2.1  地区战略地位得到加强,世界城市地区建设成为共同目标
    1.2.2  区域交通系统持续完善,引导并支撑城镇格局走向多中心网络化
    1.2.3 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与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1.3 区域合作行动积极开展
    1.3.1  北京市多方协作开展首都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1.3.2 天津市积极建设滨海新区,完善区域功能,探索区域合作的方向
    1.3.3 河北省提出区域城镇化新格局,规划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1.4 三期报告的新形势
    1.4.1 转变发展方式,发挥首善之区的引领作用
    1.4.2  “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战略为京津冀地区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4.3  良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
    1.4.4 担负国家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展开全部

节选

吴良镛著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面对京津冀地区的新老问题,在新国家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下,着眼于京津冀两省一市存在共同利益的关键人居问题,在区域城乡空间格局、综合交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文化体系等方面,谋划转变当前发展模式的共同政策和共同路径,提出共同缔造良好人居环境和和谐社会的具体建议。

作者简介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男,1922年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46年抗战胜利后,吴良镛协助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工程学系。1948年夏,经梁思成推荐,吴赴美进修。1950年当他获建筑学院硕士学位时,梁来信:“新中国急需建设人才!”他毅然回国,重新执教清华。1951年,吴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更有效地、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的生力军”,其后又多次提出建筑专业和建筑教育要结合实践等建议。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此外他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如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其中他主持的北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 80年代以来,吴老悉心研究现代西方建筑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总结了我国建筑教学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教育的系统设想与建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改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培养出一批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他所致力探索开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教学道路,也为推动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高科学技术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