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40590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8
- 出版时间:2013-07-01
- 条形码:9787544059008 ; 978-7-5440-5900-8
本书特色
《中华佛教史(佛教美术卷)(精)》由金维诺所著,本书为《中华佛教史》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18章,通过对汉代、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佛像、石窟、寺院、造像、壁画等佛教美术在中国流传的分析记录,揭示出中国佛教美术传播和演进的脉络。
内容简介
《中华佛教史(佛教美术卷)》分为18章,通过对汉代、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佛像、石窟、寺院、造像、壁画等佛教美术在中国流传的分析记录,揭示出中国佛教美术传播和演进的脉络。
目录
**章 佛教美术在中国的开始流传
**节 秦汉时期有关佛教传入的记载
第二节 佛教初传时期的美术遗迹
第三节 西域早期的佛教美术
第二章 两晋时期的佛像塑绘名家
**节 两晋佛教美术
第二节 “二戴像制”
第三节 画家顾恺之与佛教艺术
第三章 十六国时期的佛教石窟
**节 凉州石窟
第二节 炳灵寺石窟西秦造像
第三节 姚秦佛教与麦积山石窟
第四节 西凉与敦煌莫高窟早期遗存
第四章 北朝佛教与佛教造像
**节 陇东南北石窟寺
第二节 须弥山石窟
第三节 炳灵寺第172窟北朝造像
第五章 北朝石窟彩塑艺术
**节 敦煌石窟北朝造像
第二节 麦积山石窟北朝造像
第三节 高昌石窟与佛教壁画
第六章 北朝石窟造像艺术
**节 云冈石窟
第二节 龙门石窟与巩县石窟
第三节 响堂山石窟与天龙山石窟
第七章 南北朝时期的寺院造像与塑绘名家
**节 画家陆探微与“秀骨清像”
第二节 齐梁造像与“张家样”
第三节 僧祜及其所造石窟
第四节 北朝时期的石造像
第五节 山东青州北齐造像与“曹家样”
第六节 早期的金铜造像
第八章 隋唐时期的名手巨匠与佛教图像典范
**节 隋唐时期的佛画名家与两京寺观壁画
第二节 于阗画家尉迟乙僧
第三节 “吴家样”与“周家样”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雕塑家与造像样式
第九章 隋唐佛教石窟艺术
**节 敦煌石窟隋唐彩塑
第二节 佛教经变画的发展
第三节 变文与变相
第四节 山东与山西等地的石窟造像
第五节 四川石窟与寺院造像
第十章 隋唐佛教寺院艺术与佛教版画
**节 隋唐寺院佛教造像
第二节 流散各地的石造像
第三节 隋唐金铜造像
第四节 早期佛教版画
第十一章 吐蕃的宗教及其艺术
**节 吐蕃时期佛教的传播
第二节 吐蕃时期的寺院艺术
第三节 敦煌遗存的早期藏传佛教绘画
第四节 擦擦与唐卡
第十二章 五代时期的佛教美术
**节 西蜀、南唐的佛教绘画
第二节 中原佛画名家与美术遗迹
第三节 敦煌曹氏画院与民间画工
第四节 镇国寺造像与栖霞寺舍利塔
第十三章 宋代的画家与寺院艺术
**节 河北正定隆兴寺
第二节 峨嵋山万年寺与山西等地的佛教造像
第三节 北宋佛教画家及佛寺壁画
第十四章 辽、金、回鹘、西夏的宗教艺术
**节 辽、金的佛教美术遗存
第二节 高昌回鹘的宗教美术
第三节 西夏的佛教壁画
第四节 辽、金、西夏的佛教版画
第十五章 两宋的石窟与寺院艺术
**节 佛寺造像
第二节 石窟造像
第三节 水陆法会图的*早出现
第四节 佛教版画的发展
第十六章 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
**节 古格王国的佛教遗迹
第二节 扎塘寺壁画
第三节 藏区教派的形成与寺院艺术
第四节 早期的藏传金铜造像
第五节唐卡与擦擦的发展
第十七章 宋、元以后佛教艺术的发展
**节 禅宗影响下的文人画
第二节 元、明、清的寺观雕塑与壁画
第三节 元、明、清皇室对密教的信奉与藏传金铜造像的发展
第四节 晚期的佛教版画
第十八章 元、明、清水陆法会图的发展
**节 元代的水陆殿壁画
第二节 明清水陆殿壁画
第三节 明清水陆画卷轴
结束语 中国佛教艺术的成就
附录:中国佛教美术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中华佛教史》后记/汤一介
节选
日本新田氏藏唐菩萨立像,高21.2厘米,菩萨发髻上为化佛,上身裸,下着裙,项饰环佩,左手执莲蕾,帔帛由两肩飘逸下垂及地,赤足立莲台。造像形态丰丽,气质端严,具有唐代典范。隋唐金铜造像与同期的石雕、泥塑相对比,对于了解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隋代金铜佛形式变化较多样,且有创新。除带背光的单尊立、坐像以外,由于本尊两侧增加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等胁侍立像,出现三尊、五尊乃至七尊、九尊为一铺的组合形式。还有在像前加供菩萨或供养人以及博山炉、护法狮子之类,更有在像后装配菩提双树,并于枝叶间悬挂幡和璎珞等物,以加强庄严感。另外,还有莲座上分生华茎,上列七佛之类。群像的组织变化多样,颇富情趣。隋开皇四年(584)董钦造阿弥陀佛金铜像(西安南郊出土,陕西西安文管会藏)。底座四足方形,座前有一对狮子。座上有栏杆,中设五像。主尊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台,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与愿印。上身较长,薄衣贴体,镂空火焰形头光。莲座旁左观音,右势至,均戴宝冠,有头光,璎珞严身,宝缯和天衣飘动。菩萨前侧立二力士,裸上身,佩胸饰腕钏,斜挂璎珞,长裙赤足,有头光,形象威严。整组造像结构复杂,布局严谨,极为精美。传出土河北赵县的隋开皇十三年(593)阿弥陀金铜像(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台座方形,下层前有香炉,旁二狮子,两角各一力士。台座上,主尊阿弥陀佛右手说法印,左手与愿印,结跏趺坐于高莲台上,有头光。佛像前左右分立观音、势至菩萨,均带头光,立于莲台。菩萨后是二弟子。弟子后面又有二缘觉,左侧戴尖顶帽、右侧戴三面冠,皆合掌而立,以声闻和缘觉代替菩萨为左右胁侍,配置二缘觉的做法属新的创意。佛像上为菩提花树。上海市博物馆藏隋金铜佛群像,四脚长方形底座上,为一佛二菩萨二供养人、二狮子。中间莲座左右各有一插孔,原有二弟子。主尊结跏趺坐于束腰形仰覆莲座,波状发,袈裟右袒,手作说法印。透雕头光,外缘火焰纹,内层卷草纹,间饰七化佛。菩萨面佛而立,左尊持珠,右尊拈花,皆高宝冠,宝缯垂落,透雕圆形头光。菩萨面相丰腴,低眉垂首,神态静穆闲适。供养人形体较小,女供养人帔帛恭立,一手捧物;男供养人合掌当胸,表情谦恭。狮子张口吐舌,作踞蹲状。群像造型精巧,雕饰精丽。 ……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了凡四训
¥21.1¥49.0 -
中国哲学十讲
¥15.9¥49.8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3.0¥46.0 -
谈修养
¥7.0¥20.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6.9¥49.8 -
周易相学精粹
¥14.7¥42.9 -
传习录
¥12.6¥55.0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美学十五讲(第二版)
¥14.5¥45.0 -
简单的逻辑学: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8.6¥36.0 -
沉思录
¥8.7¥18.0 -
好的孤独
¥12.5¥36.0 -
创造进化论
¥14.5¥45.0 -
神仙、动物与人类社会:谷种神话概述
¥24.4¥78.0 -
那些思想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白金增订版
¥19.0¥60.0 -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10.0¥36.0 -
庄子的处世哲学-玄妙人生三昧
¥5.7¥14.0 -
现象学与家园学-塞普现象学研究文选
¥16.1¥42.0 -
一种人生观
¥2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