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

包邮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

1星价 ¥31.9 (5.7折)
2星价¥31.9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185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7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208118577 ; 978-7-208-11857-7

本书特色

    《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是一部晚明思想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著作,主要在晚明思想裂变的大背景下,讨论西学的传入与晚明学者的回应。作者认为,明代在王阳明以后心学流弊丛生,佛门衰颓,思想界呈“裂变”态势,如何落实道德实践成为一个*重要的难题。以晚明的这种现实问题为基本立足点,作者讨论了西学的传入过程、策略与基本内容(基督教天主观、灵魂观、修习观)以及相对应的晚明学者的回应,对西学之无法解决当时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对晚明学者立足儒家立场所进行的道德实践探索作出了精到的分析。在方法上,作者何俊以哲学的讨论为核心,又将具体的哲学见解放在整体的历史背景与时代问题中来看待,将思想与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作者对晚明传入之西学及士大夫之回应的研究就显示出了相当的深度,富有立体感。书中创见迭出,尤其是从明代思想演进的内在脉络,即中国本身的问题意识出发来关看待西学在晚明的传播过程,令人耳目一新。在研究历史的同时,也观照了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哲学问题为主的专题研究,从与西学发生关系的视角来展开对晚明视角的讨论,通过对晚明思想的梳理,指出了晚明思想有待推进的问题,考察了西学的传入,分析由此传入在思想层面上所展开的基本内容,讨论了晚明学者如何基于自身的问题的解决来理解与处理西学,同时根据西学在传播中客观存在着的前后期,并结合其传播中对道德与科技的工具性使用,以及在思想层面上所呈现出的基督教天主观、灵魂观与修习观进行分析讨论。

目录

引言**章  晚明思想的裂变  **节  王阳明留下的任务  第二节  封域于意识的功夫展开  第三节  良知的内外落实与流产  第四节  佛门之衰颓、改造与失效  第五节  纠弹与问题第二章  从世俗伦理到天主实义  **节  目的与手段  第二节  论友道  第三节  斥佛合儒的原因  第四节  天主及其存在的论证第三章  以耶易儒或以耶补儒  **节  以耶易儒:不可能与不必要  第二节  以西政西,以中化中  第三节  云栖袜宏的斥耶  第四节  以耶补儒:科学的与教化的  附:《辟略说条驳》的言说风格与身份意识第四章  存于现世而面对后世的人  **节  论灵魂  第二节  灵魂永恒的证明  第三节  人的位置  第四节  合目的与手段为一体的后世第五章  为何破邪与如何破邪  **节  南京教案  第二节  从行政禁抑到学理征伐  第三节  僧俗联手斥耶之自诠  第四节  全方位的破邪  第五节  破邪者的问题第六章  《七克》:克性之谓道  **节  《七克》的性质、文体及对儒家术语的袭用  第二节  服从上帝与后世报应  第三节  克性之谓道  第四节  改过与积善第七章  《人谱》:成就人生之谱  **节  回应邪说  第二节  性体及其展开  第三节  过错的产生及其分类  第四节  改过的方法结论参考文献后记再版后记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何俊,1963年生,浙江长兴人,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兼任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主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客座教授。近著《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