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论

包邮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论

1星价 ¥29.4 (7.0折)
2星价¥29.4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286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5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010128627 ; 978-7-01-012862-7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论》在作者多年来从事中共党史以及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史研究、教学的基础上写作而成,广泛地吸收学术界的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分三个大的阶段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概述了五四运动前80年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历史进程、基本特点及历史启示,以及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先进文化事业兴起的近代背景。其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阐述,并总结了党在不同时期领导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再次,阐明了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本书论述系统,论述平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在作者多年来从事中共党史以及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史研究、教学的基础上写作而成,广泛地吸收学术界的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分三个大的阶段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概述了五四运动前80年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历史进程、基本特点及历史启示,以及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先进文化事业兴起的近代背景。其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阐述,并总结了党在不同时期领导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再次,阐明了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本书论述系统,论述平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录


**章 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节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一、五四运动前80年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二、价值观念的变化与文化转型的开端
  三、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特点及历史启示
  一、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特点
  二、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启示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一、思想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潮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民主”、“科学”口号与文化领域的反封建号角
  三、中国文化新局面的开辟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兴起
 **节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文化变动与新文化运动
  营垒的分化
  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二、新文化运动营垒的分化
 第二节 五四以后的文化论争与中国新文化路向的择定
  一、五四以后的文化论争与中国新文化路向的选择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的开辟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节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
  一、毛泽东等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在革命战争中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三、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政策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及其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 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
 **节 中国共产党对过渡时期文化建设的探索
  一、过渡时期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二、过渡时期文化建设的成就及其意义
  三、文化改造与文化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完成
  四、过渡时期文化改造的失误及其后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二、“反右”斗争后中国文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与中国文化发展的严重挫折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及文化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改革开放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四、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六、保持和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第四节 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及基本经验
  一、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二、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六章 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节 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一、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国际背景
  二、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实践基础
  四、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培育和谐文化、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四、搞好廉政文化建设
  五、发展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七、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节 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新思想的主要特色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二、以人为本的人民性
  三、植根实践的科学性
  四、放眼全局的创新性
 第四节 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新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开辟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第七章 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与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
 **节 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二、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对策和措施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一、新世纪我国文化建设的总任务和总目标
  二、新世纪我国文化发展的新道路
  三、新世纪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
 第三节 中国文化发展趋势与党在新世纪的文化使命
  一、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走向
  二、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的文化使命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成武,吉林省农安县人,法学博士。现为东北师范人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变革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卜科研项目8项,出版著作、教材7部,发表论义4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