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和团的社会表演-1887-1902年间华北地区的戏巫活动

包邮义和团的社会表演-1887-1902年间华北地区的戏巫活动

1星价 ¥74.5 (7.6折)
2星价¥74.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5563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28
  • 出版时间:2014-06-01
  • 条形码:9787532556311 ; 978-7-5325-5631-1

本书特色

《义和团的社会表演:1887-1902年间华北地区的戏巫活动》40万字,诚如叶长海教授所说,《义和团的社会表演:1887-1902年间华北地区的戏巫活动》篇幅较大,呈网状结构,将戏曲学、仪式学、史学等多个学科交织在一起,构建出一种堪称宏大的跨学科研究的体系,对于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都有推动作用。《义和团的社会表演:1887-1902年间华北地区的戏巫活动》虽然是跨学科的研究,但云亭却可以将其归总为一个整体,内中看不到任何跨学科研究的衔接线,这主要得力于云亭始终将中国国学中的文章学看作是写作的基本动能,而非一味追求西学方法的使用。

内容简介

《义和团的社会表演--1887-1902华北地区的戏巫活动》是一部有关义和团的巫术和戏曲活动的研究著作。研究的对象和切入点有六个方面:**,义和团仪式的戏剧性;第二,义和团的神学谱系;第三,义和团民的戏曲生活;第四,有关义和团和庚子事变题材的戏曲和说唱文学;第五,义和团团民崇尚奇幻的戏剧化性格;第六,武戏精神和义和团尚武之风的地域化因素。

目录

序言 绪论 **章 义和团在公共空间的表演行为 **节 义和团广场表演的江湖色彩 第二节 义和团请神仪式导致集体性疯癫 第三节 神灵戏与帝王戏的权力幻象 第二章 义和团仪式对民众行为的干预 **节 义和团上法仪式中的戏拟元素 第二节 狂人的表演现象 第三节 异端扮演的英雄 第三章 义和团仪式的戏剧性 **节 义和团仪式中的民间杂艺元素 第二节 团众妖魔化洋教的民间原型 第三节 义和团的禁忌革新 第四节 团民对洋教妖魔化的原理 第四章 义和团的集团性神学想象 **节 义和团生活中的戏剧世界 第二节 武戏中诸神的序列 第三节 神学的戏剧化改良 第五章 义和团团众与民间杂艺的关系 **节 义和团首领的戏缘 第二节 巫女的戏剧化行为 第三节 红灯照的社会身份 第六章 义和团演艺行为的社会活性 **节 林黑儿形象传播 第二节 直东义和团的演剧空间 第三节 华北地区的戏礼风俗 第七章 华北民俗对义和团群体行为模式的影响 **节 庚子剧坛 第二节 华北戏巫文化对直东义和团事件的促生 第三节 义和团童子军现象 第四节 歌谣的童话世界 第八章 义和团尚武之风的文化缘由 **节 团民崇拜孙悟空的集体心理 第二节 义和团的尚侠性格 第三节 义和团拜关公现象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路云亭,山西长治人,出生于1960年代,发蒙于1970年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先后在山西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是元明清小说戏曲。1991年留校任学报编辑,1998年5月在山西大学中文系被破格评为副教授,现在江南大学文学院任教。2004年至200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戏曲史与戏曲学。专业之余,旁涉竞技文化和通俗文化。1997年1月出版的著作《竞技·中国——竞技文化与中国的国民性》,曾获得1998年度山西省教委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部分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书摘》等报刊全文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