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科学实践史-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

走向科学实践史-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

1星价 ¥27.0 (6.0折)
2星价¥27.0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420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1
  • 出版时间:2014-03-01
  • 条形码:9787516142011 ; 978-7-5161-4201-1

本书特色

  《走向科学实践史--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 为作者刘海霞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曾于 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史蒂文·夏平 (steven shapin)现为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科 学史教授,他是当今著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 史学家,在国际科学史学界具有重要影响。本书拟从 国际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这一宏观背景出发, 考察社会建构论这一激进的科学研究路径对科学史研 究的影响,选取建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夏平 (steven shapin)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和分析 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曾于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史蒂文·夏平(Steven Shapin)现为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科学史教授,他是当今著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学家,在国际科学史学界具有重要影响。本书拟从国际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这一宏观背景出发,考察社会建构论这一激进的科学研究路径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选取建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夏平(Steven Shapin)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和分析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

目录

序中文摘要abstract**章  导论  **节  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  科学综合史编史思想    二  科学思想史编史思想    三  科学社会史编史思想    四  科学实践史编史思想  第二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标志意义    一  夏平与科学编史学的实践转向    二  夏平与科学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路径  第三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综述    一  研究综述    二  本书写作思路第二章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节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一  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概念    二  坚持并发展了维特根斯坦“怀疑有限度”的思想  第二节  库恩科学编史学思想    一  库恩的实践取向和反辉格立场对夏平的影响    二  库恩的科学分类思想对夏平的影响  第三节  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    一  布鲁尔思想对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影响    二  柯林斯思想对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影响第三章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形成的基本过程    一  初步形成时期    二  转折时期    三  成熟时期  第二节  夏平的科学史观    一  坚持科学史学科的历史性质    二  将科学史的研究范围等同于政治史的研究范围    三  认为科学史是真理的社会史  第三节  夏平的科学史编史内容    一  科学争论    二  科学知识产生的地点    三  知识制造过程中的“小人物”  第四节  夏平的科学史编史方法    一  集体传记研究方法    二  历史主义方法    三  发生学方法    四  “陌生人”说明方法    五  常人方法论第四章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建构论旨趣    一  关注社会因素如何进入知识内部    二  运用社会因素解释科学知识发展变化的原因  第二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实践指向    一  从具体实践的角度看实验方法    二  从具体实践看科学事实的建构性    三  从空气泵的复制过程看“可重复性实验”  第三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反辉格意蕴    一  以反辉格的立场追溯科学家身份的形成过程    二  对“科学革命”进行反辉格的解释第五章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  **节  夏平对科学史学科的贡献    一  对传统内史论和外史论的超越    二  打破了科学史研究中的理想主义色彩  第二节  夏平对科学哲学的贡献    一  对实践科学观的形塑    二  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历史主义解答  第三节  夏平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贡献    一  率先提出并不断完善利益分析模式    二  揭示了社会因素进入科学知识内部的过程  第四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局限性    一  夏平科学观和科学史观的片面性    二  ssk编史目的的局限性余论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启示意义    一  以开放的视野看待科学编史学的发展    二  充分认识实践科学观的意义    三  推进内史和外史的综合    四  追求“真实的历史”    五  实现精英史和大众史的统一    六  进一步发挥科学史的人文教育功能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海霞(1971—),山东陵县人。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11至2014年在中央编译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哲学、生态哲学、环境政治与经济、文化问题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央编译局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10余项课题,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东岳论丛》、《齐鲁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3部。博士论文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8年);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12年);主要科研成果曾获山东省软科学二等奖(2013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0年)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