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评论(11条)
wan***(三星用户)

许多心灵成长书单上有这本书,但在个人看来,这本书更接近于哲学思考。

2021-08-30 12:12:33
0 0
lry***(三星用户)

哲学家眼中的世界与僧人眼中的世界有何不同?这对父子的观念很新颖。

2021-08-29 12:30:4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524989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25
  • 出版时间:2014-09-01
  • 条形码:9787567524989 ; 978-7-5675-2498-9

本书特色

  佛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今天在西方有如此多的信奉者?如何理解这样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智慧?这本《僧侣与哲学家》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在诺贝尔奖导师指引下从事分子生物学*尖端研究,然而,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出家为僧,跟随藏传佛教的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二十年后,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他们决定通过自由的谈话,交流他们的疑问和各自对于对方的困惑。父子二人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父亲对佛教犀利的质疑,让马修有机会揭开佛法神秘的面纱。这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相遇。

内容简介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父子在喜玛拉雅山中关于佛教、哲学、生命意义及宇宙万物的心灵对谈   ◎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   ◎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40刷   马修理查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的儿子,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法兰索瓦·雅各布的学生。   曾经,马修是分子生物学博士,在巴黎巴斯特学院,倾力研究*尖端的西方科学;   现在,马修是一名藏传佛教僧侣,隐居喜马拉雅山麓,潜心修学古老的东方智慧。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给自己的人生来了这样不可思议的转变?   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他体验到了怎样的真理与魅力?   在父亲的诘问之下,马修逐一道来……   ◎“当现代的科学遇上古老的佛法,当西方的物质遇上东方的心灵,当望子成龙的父亲遇上亟思解脱的儿子,必然迸发*上乘的智慧,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郑振煌(佛教学者,《西藏生死书》译者)   ◎“《僧侣与哲学家》法文版出版后,已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影响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东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桥梁,用聆听的、容忍的、温和的方式疏通双方,让东西方人各自照镜子,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赖声川

目录

一 从科学研究到心灵探索
我们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什么?到*后,*重要的就是要去直接体验绝对真理,超越所有的概念,这就是智慧*根本的面貌。
二 宗教或哲学
说到这里,我们要诠释佛教的一个大问题:佛教是一个宗教还是一套哲学?
三 黑盒子中的鬼魂
当信仰离开理性,就变成迷信,当信仰背叛理性时更甚之。但当信仰与理性合并的时候,就能够防止理性变成一种纯粹知识性的游戏。
四 心的科学
一位专业西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以这种疏离的、科学的方式来观察心理现象,根本不是西方独有的。这种探索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尤其是在佛教里面。
五 寻找实相
空性不但不是虚无,也不是现象之外或不同的空虚空间。它是现象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基础的佛教经典之一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六 改造世界或改变自己
在你还没有转换你自己之前,你想对世界有所作为,无法创造出长久或深刻的快乐。我们可以说对世界采取行动是好的,但是内在转化是不可缺少的。
七 佛教和西方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20世纪*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八 宗教和世俗的心灵性
真正的爱不应该走极端,不应该被局限于一两位特定的众生,也不应该被偏见所污染。而且,它应该是完全没有执着的,也不期待任何回报。
九 追踪暴力的根
人的真正本性可以被视为一种平衡状态,暴力是一种不平衡状态。暴力不但为受害者,同时也为始作俑者带来痛苦。
十 智慧、科学和政治
直到17世纪,哲学自始实践的两种层面都还存在,一方面是科学的层面,另一方面是智慧的层面,也就是如何发掘生命的意义,甚至生命之外的意义。
十一 佛教的衰退与复兴
任何真正心灵道路必须包含两种精要的元素——让自己走向完美的方式,以及能够对他人有所贡献的方法。
十二 信仰、仪式和迷信
如果信仰违反理性,而且不去了解仪式中更深沉的意义,那么就变成了迷信。
十三 佛教和死亡
这也就是为什么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会这么成功。他说,死亡就是我们*执着的那个东西必然的毁灭,佛教关于自我不存在以及心本性的开示,是可以在这方面帮上忙的。
十四 个人至上
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所有痛苦的形式,所以必须清楚正义社会的原则是什么,而这个社会的建立应该根据心灵价值、人权,以及个人责任的观念。
十五 佛教和心理分析
智慧之火让潜意识燃烧,让心的究竟本性——它的空性——显现出来,而同时让这些潜意识不留痕迹地被消灭,这一切在相当不同的层次之下运作。
十六 文化影响和心灵传统
有一句西藏谚语:“不要只顾着梯子,要记得你要爬向哪里。”
十七 进步与创新
真正的创造力意味着渐渐除去无知和自我中心所造成的遮蔽,揭开心和现象的究竟本性。这才是真正“新”的发现。
十八 僧侣对哲学家的问题
你刚刚说到,20世纪末期,西方重新提出了智慧的问题。你觉得能带给所有人满足的智慧是什么?
哲学家的结论
僧侣的结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Jean-Francois Revel)   法兰西学院院士,1924年生,哲学教授、政治评论家,所著政治评论在西方世界皆引起很大反响,曾任法国新闻周刊《快报》总编辑,现居巴黎。   马修·理查德(Matthieu Ricard)   佛教僧侣。生于1946年,曾为巴黎巴斯特学院分子生物博士。1972年移居印度,向佛教大师们学习,二十多年来过着佛教僧侣的生活。出家前曾写过一本鸟类迁移的著作,出家后的作品有《顿悟之旅》。至今一直从事藏文经文的翻译,现居尼泊尔谢城寺。   译者介绍:   赖声川   台湾知名舞台剧导演,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戏剧艺术博士。曾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及院长。1984年参与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担任艺术总监。自1984年开始剧场创作,后陆续开创台湾舞台剧市场,即兴时事电视剧市场,受到中外媒体赞誉,并获得诸多奖项。赖声川同时是藏传佛教信徒,译有多本藏传佛教书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