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刘少奇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1949-1966)
1星价
¥16.3
(3.6折)
2星价¥16.3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348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5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516134832 ; 978-7-5161-3483-2
本书特色
肖娴编著的这本《刘少奇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1949-1966)》在大量文献材料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研究了1949-1966年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和实践,特别是刘少奇在中苏同盟关系、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以及新中国周边外交方面的重大贡献。刘少奇的外交思想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大量文献材料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研究了1949-1966年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和实践,特别是刘少奇在中苏同盟关系、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以及新中国周边外交方面的重大贡献。刘少奇的外交思想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刘少奇外交思想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章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来源
**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文化根源
第三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第四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第二章 1944—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机构和决策体制
**节 1944—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 1949—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决策中的“毛一刘一周”体制
第三节 “毛—刘—周”决策体制的特点与刘少奇的个性特征
第四节 “毛—刘—周”体制下刘少奇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刘少奇外交思想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章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来源
**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文化根源
第三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第四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第二章 1944—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机构和决策体制
**节 1944—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 1949—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决策中的“毛一刘一周”体制
第三节 “毛—刘—周”决策体制的特点与刘少奇的个性特征
第四节 “毛—刘—周”体制下刘少奇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对国际政治和新中国和平外交的理论思考
**节 在和平与战争矛盾判断的基础上推动新中国的和平外交
第二节 以和平共处原则为基础推动新中国的和平外交
第三节 在“世界革命”时代主题认识基础上推动新中国和平外交
第四章 刘少奇与中苏同盟关系的确立
**节 《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与中苏同盟确立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刘少奇1949年秘密访问苏联与中苏同盟确立的政治基础
第三节 中苏友好协会与中苏同盟确立的社会基础
第五章 刘少奇与新中国的周边外交
**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的“亚洲革命”思想
第二节 刘少奇与1950—1954年新中国的援越政策
第三节 20世纪60年代初期刘少奇睦邻和平的周边外交思想
第四节 1963年刘少奇对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和越南的访问
第五节 1966年刘少奇对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三国的访问
第六章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
**节 政党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刘少奇与波匈事件危机的处理
第三节 中苏论战前后刘少奇的政党外交思想与实践
第四节 与非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广泛接触
第七章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时代价值
**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刘少奇的时代主题观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认识
第三节 刘少奇的和平外交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四节 刘少奇的周边外交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周边外交
第五节 刘少奇的政党外交思想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信息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刘少奇外交思想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章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来源
**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文化根源
第三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第四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第二章 1944—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机构和决策体制
**节 1944—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 1949—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决策中的“毛一刘一周”体制
第三节 “毛—刘—周”决策体制的特点与刘少奇的个性特征
第四节 “毛—刘—周”体制下刘少奇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刘少奇外交思想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章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来源
**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文化根源
第三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第四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第二章 1944—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机构和决策体制
**节 1944—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 1949—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决策中的“毛一刘一周”体制
第三节 “毛—刘—周”决策体制的特点与刘少奇的个性特征
第四节 “毛—刘—周”体制下刘少奇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对国际政治和新中国和平外交的理论思考
**节 在和平与战争矛盾判断的基础上推动新中国的和平外交
第二节 以和平共处原则为基础推动新中国的和平外交
第三节 在“世界革命”时代主题认识基础上推动新中国和平外交
第四章 刘少奇与中苏同盟关系的确立
**节 《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与中苏同盟确立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刘少奇1949年秘密访问苏联与中苏同盟确立的政治基础
第三节 中苏友好协会与中苏同盟确立的社会基础
第五章 刘少奇与新中国的周边外交
**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的“亚洲革命”思想
第二节 刘少奇与1950—1954年新中国的援越政策
第三节 20世纪60年代初期刘少奇睦邻和平的周边外交思想
第四节 1963年刘少奇对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和越南的访问
第五节 1966年刘少奇对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三国的访问
第六章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
**节 政党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刘少奇与波匈事件危机的处理
第三节 中苏论战前后刘少奇的政党外交思想与实践
第四节 与非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广泛接触
第七章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时代价值
**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刘少奇的时代主题观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认识
第三节 刘少奇的和平外交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四节 刘少奇的周边外交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周边外交
第五节 刘少奇的政党外交思想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肖娴(1974- ),陕西咸阳人,法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刘少奇思想生平的研究。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民众政府
¥9.5¥25.0 -
毛泽东选集(1-4)
¥80.0¥97.5 -
(平装)二战战史
¥17.1¥45.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3.0¥28.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1.6¥58.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6.0¥48.0 -
冲动的美国
¥27.2¥69.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布朗基文选
¥12.9¥17.0 -
共产党宣言
¥7.3¥19.8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雪莱政治论文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8.2¥20.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18.6¥55.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海军战略
¥26.2¥42.0 -
新政治科学
¥10.1¥26.0 -
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
¥19.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