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巷史
读者评分
5分

武汉巷史

为《武汉文库》“日译文献”辑的一种,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武汉为考察对象,了解民国时期武汉历史文化的必读书籍之一。

1星价 ¥9.1 (5.7折)
2星价¥9.1 定价¥16.0
商品评论(6条)
139***(三星用户)

本书的简介有原作者,也有译者,很难得。中译本的出版小有曲折。都是有意思的事。

2023-07-03 10:05:13
0 0
570***(三星用户)

很好的书,趣味十足

印刷精美,内容精良,从史料的角度来看,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既可以做消遣阅读,又可以作为史料研究,非常好的内容。

2022-10-10 13:42:3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08462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9
  • 出版时间:2014-09-01
  • 条形码:9787543084629 ; 978-7-5430-8462-9

本书特色

  《武汉文库:武汉巷史》所收录的文稿几乎都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旧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写、加笔补充而成。作为文化丛书其中有些内容有稍许偏离文化之憾,然,近来我邦人士多为关切武汉之沿革,希望能看到简洁精炼的有关此类的书籍,为此,《武汉文库:武汉巷史》以沿革为主,谈武汉街市的变迁。在中国方面有很多关于武汉沿革的文史记载,然而,至今尚未出版过日文版的此类书籍。为此,在武汉沿革这个方面,参考了汉阳县志、夏口县志、湖北通志、汉口丛谈、续汉口丛谈、京汉铁路案内、武汉指南等一些文史资料。有关汉口新闻史未有任何参考资料可以借鉴,几乎都是依据笔者见闻。这其中在开拓时代的一些事迹来自与赖川总领事的谈话记录,对此有些读者可能感到简略,因为是谈话记录,不能随便添加,只能采用原意。关于汉口的花街巷史基本没有可以参考的完整的中文资料,手头上只有一些散在的诗歌、随笔里的只言片语,为此,只能依据笔者考察而撰写。从眼下中日情势来看,在《武汉文库:武汉巷史》里记录这些内容,似乎觉得有些不合时宜,但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资料将成为武汉巷史的史料。

内容简介

  《武汉文库:武汉巷史》为《武汉文库》“日译文献”辑的一种,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武汉为考察对象,内容主要包括“在汉口的日本侨民史”、“汉口街市变迁及汉口民俗”、“武汉新闻史”、“汉口花街史”这几个方面,虽然作者主观上是为配合日本侵华向日本人介绍武汉,但客观上从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武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因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目录

译者的话

自序
**章 武汉地形
第二章 武汉的气候
第三章 武昌的沿革
第四章 汉口的沿革
第五章 村落时代的汉口
第六章 向国际都市的汉口发展
第七章 汉阳的沿革

第八章 日本人在武汉的创业时代
**节 北满事件前日本人在武汉的情况
第二节 张香涛先生与日本人
第三节 唐才常事件
第四节 义和团事件和驱逐外国人令
第五节 岸田吟香与乐善堂
第六节 发生在大正年间的几件事

第九章 武汉新闻史
**节 宗方北平与《汉报》
第二节 冈幸七郎与《汉口日报》
第三节 周刊《鹤唳》的出现
第四节 《湖广新报》的创刊
第五节 《汉口日日新闻》的创刊
第六节 汉口的《英文楚报》
第七节 汉口的《昭文新报》
第八节 汉文新闻报纸的受难时代
第九节 日华记者亲善时代
第十节 白话报的泛滥与功绩
第十一节 排日运动和汉文版报纸
第十二节 大地震与汉文版报纸
第十三节 日文周刊与吉福四郎的故事
第十四节 舆论宣传机构的泛滥

第十章 汉口神社
**节 关于日本神社的选址
第二节 关于建立日本神社的时机问题

第十一章 江汉中学
第十二章 日本侨民的火葬、教育及孕妇生产
**节 日本侨民的火葬
第二节 日本侨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第三节 丈夫为妻子接生

第十三章 市政街今昔记
**节 汉口街道的历史
第二节 市政街上的维多利亚剧院

第十四章 汉口花街巷史
**节 汉口妓院的初期状况
第二节 南城公所的出现
第三节 辛亥革命对妓院的影响
第四节 苏州班和扬州班
第五节 允许艺妓乘轿
第六节 《花报》及选举花国大总统
第七节 二等以下艺妓的散在状况
第八节 艺妓遁人法租界
第九节 一等艺妓的赚钱手段
第十节 花街的大姐大——王大金玉

第十五章 一元路回想录
**节 西门子大楼与“四三事件”
第二节 执照·护照及外交交涉署
第三节 盐务稽查所大楼与中国的盐政
第四节 一元路上的文化设施
第五节 汉口同仁医院的沿革及作用
第六节 中国近代革命与同仁医院

第十六章 正金职员失踪事件
第十七章 中山路的变迁史
**节 “百川归海”的中山路
第二节 中山路上的大游乐场
第三节 新市场游乐场的变迁
第四节 汉口景点“天一阁”
第五节 南京政府建立以后的中山路
第十八章 武汉大学的沿革
第十九章 武汉之脐——下新河
翻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武汉文库:武汉巷史》:
  
  武昌的沿革从前武昌被称为江夏,此与夏水注入长江有关,而夏水或夏口都是汉水的别名。在虞夏时代,武昌均属于荆州,周彝王时代归楚所辖。所谓虞也就是作为明君的尧舜时代,舜距今3980余年,夏距今3930余年.周距今2990年。在周代有位名叫熊渠的人起兵,在江汉地区博得众望,进而建立基业;其后,封其子熊红为鄂王,筑城邑于现今的武昌县。湖北省之所以简称为鄂,盖肇始于此。
  时代及城邑如上所述,就地名而言:在春秋时,武昌被称作“夏汭”的地方,《左传》里对汉江有“汉水曲,而人江”的解释,其他史书将汉水之北谓之“汭”;这里所说的“夏”显然是指江北的“夏口”,即“汉口”。所谓“夏的地方”指的是汉阳,并不是指邑地,“邑”是指“鄂城”或“鄂渚”这块地方。其后,汉高帝六年,设江夏郡,辖14县及西陵;即:相当于现今云梦县北方一带的地方。古时,云梦置西陵、安陆两县,将此统称为“汉的江夏”,这都因为“郡”的辖制范围不断变化的缘故。
  在论述中国城市沿革时,因其所述的时代不同,而出现郡、州、路等辖制单位,在此,仅就“郡”再作说明。·“郡”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在周代时“郡小而县大”,在县下置郡,这同现今日本的区划相一致。然而,在战国以后,出现相反的“县小而郡大”的情况。秦灭诸侯之后,天下统一,将国土区划为36郡,并以郡辖县。汉代以后,又有所改变,在“州”下设“郡”,“郡”的下面仍是“县”。在北齐时代,义将“郡”以等级区划之,即:从“上上郡”到“下下郡”共分为九等。隋代开皇三年,认为“州”与“郡”无太大差别,因而“废郡留州”,并确定以州辖县。然而,在其后的大业三年,又将州改郡,恢复旧态。唐因袭隋的旧制,将郡改州,仍以州辖县。原来的郡及郡太守之名被废止,以州及州的刺史代替之。郡的长官之名,秦代日郡守、汉代以后日太守。以上是作为行政区划的郡的变迁。请先对此变迁有个整体概念之后,再看后面的沿革。
  汉阳的沿革有如前所述的情况,秦代在汉代之前,汉代的江夏郡在秦代被确定为一个大的行政区划单位,其名称谓“沙羡”,现今的嘉鱼、蒲圻都包括在“沙羡”之内。而“武昌郡”则起于汉代。在《三国志》里可见江夏、夏口这样的地名,夏口就是汉口,这时的夏口可能还管辖河南一部分。
  三国时,黄祖任江夏守设“邑”,建立“沙羡屯”,并起名为夏口。夏口在江北(黄祖的领地在江北),在江南无夏口之称。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在沙羡县的基础上,设武昌郡,武昌之名起始于斯。
  晋代武帝平吴,将武昌归属于“江州”,将江夏隶属于“荆州”。即:武昌与江夏各分属于两地。当然,当时的武昌,不仅是现今的武昌城,还包括一个广大的区域;晋武帝距今大约有1750年。在南北朝时设“郢州”,在其北面设“新州”(新州在后文还将提到),在沙阳设沙州,这个时代地名仍叫江夏郡。南北朝结束之后入隋,大业初年(距今1330年),废止了江夏郡,建鄂州,改汝南为江夏。此时的江夏不是政治上的郡,仅是地方上的名称而已。进入唐(]320年前),将郡改为州,设鄂州,其后一直延续到宋。进入宋(距今970年前)后,设荆湖北路,进入元代(距今670年前),改为鄂州路,其后又改为武昌路,且一直将武昌路延续到明初(570年前)。此后改为武昌府,在其下设江夏县。
  清朝统一中国后,延续明代的建制,仍设有江夏县、武昌府。综上所述,武昌设府城由来已久,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30年前,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置县,武昌为县级建制。然,湖北省政府的所在地仍在此地。民国十五年,北伐军进入湖北,其后平定了北方;民la十八年,成立了武汉市政委员会,建立了统一三镇的市政府,当然,汉口也在合并之中。其后,汉El又作为特别市的建制,与武昌分离,又恢复独立状态。事变后,日军进入武汉城,成立了武汉特别市政府。这个特别市政府在行政上在武汉市政府之下,但再次作为省政府的所在地。行使着管理具有特别事态的城市的任务。
  在此,想对“州”和“路”再做一些解说,似乎有些蛇足,但仍觉得有必要。州在中国古代为政治区划地,尧的时代,已将中国分为9州,舜的时代在此基础上又加3州,为12州。夏的时代再改为9州,周代之初将天下分为8畿,成王时又恢复9州。*近史学界考证,春秋战国时期,崇尚五行思想,依据当时的天文知识将天体九分,同时也将此用于地理的划分上,分配给各地的名称,仅限于称谓(表示土地面积之广),并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上的区划。所以,秦王赢政统一天下后,设置郡县,而不设州。然而,因为存在着区分地理上的影响,在前汉时期,分别改变州名,武帝以后随着领土扩大,在南方增加了交趾(后称交州),在北方增加了朔方(后称并州),此外,在中央设置了司隶,汉代总共是13州。由于中央政府对各地新设郡县的管理感到困难,为此,设按察使之职,赴各州督察郡守、县令。在武帝时,中央根据需要向各州派官,也就是说,那时的官员并非常任,在后汉时期,在13州开始常设起始于武帝时的刺史官职,此时的刺史虽为官吏,其地位还比较低下,直到绥和元年起,官吏的地位才开始提高,并将刺史改为“牧”。
  ……

作者简介

内田佐和吉,日本长崎人。1918年1月17日,作为《日日新闻社》记者来汉口从事文化活动。此后在汉口工作生活了27年,是专攻武汉的中国通,写有七、八部日文版的著作 ,几乎都与武汉有关。



武德庆,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近年主要著述有《日本国情概观》(日文版)、《日本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日文版)、《日语长难句精解》等多种,此外还发表了日语专业及与日本相关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