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生产率差距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

包邮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生产率差距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

¥34.5 (4.4折) ?
1星价 ¥34.5
2星价¥34.5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334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9
  • 出版时间:2014-10-01
  • 条形码:9787509633472 ; 978-7-5096-3347-2

本书特色

     李晓萍著的《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生产 率差距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基于纳入企 业异质性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从市场一体 化过程中企业区位选择出发,探讨中国地区发展差距 和地区生产率差距变 化的内在机理,解析当前促进地区平衡发展政策的微 观机制和实施效果, 不仅更加贴近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而且为探讨中国 地区发展差距和地区 生产率差距变化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基于 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实 证分析的检验,本书认为基于该视角的研究不仅能够 为近年来中国地区经 济发展差距缩小与地区生产率差距持续扩大同时并存 的现象提供合意的解 释,而且能够揭示多年来我国协调区域发展政策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进而 有助于为区域政策的调整提供翔实的理论支撑和合理 的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本文先详细描述了近年来中国地区发展差距与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变化趋势与特征;接着采用基于融入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从市场一体化过程中企业区位选择定位选择着手,通过引入地区补贴行为对基础模型进行扩展,揭示中国市场一体化进程与区域协调政策对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行为,进而对于地区生产率差距和地区经济差距产生的重要影响;然后采取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行为显著存在,并对不同生产率企业跨地区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而对地区生产率差距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目录

**章  绪论
  **节  引言
  第二节  问题提出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
    一、重点和难点
    二、对已有研究的拓展
  第六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述评
  **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生产率差距相关研究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理论
    二、新经济地理理论:规模报酬递增与循环累积效应
    三、基于制度、政策与市场一体化的视角
  第三节  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的新经济地理理论述评
    一、企业异质性:经济地理理论研究的进展
    二、企业异质性:经济地理实证研究的进展
    三、企业异质性视角下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在政策研究上的应用
    四、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
    五、简要评述
  第四节  地区生产率差距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
    一、关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生产率差距的研究
    二、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视角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第五节  述评
    一、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二、基于异质性企业经济地理理论的拓展
第三章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与趋势
  **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概况与初步分析
    一、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概况与初步分析
    二、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概况与初步分析
    三、东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概况与初步分析
    四、中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概况与初步分析
    五、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概况与初步分析
    六、小结
  第三节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测度方法简介与选择
    一、(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方法
    二、基尼系数的地区分解方法
    三、泰尔指数的地区分解方法
  第四节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测算与趋势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选择
    二、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测算结果及分析
    三、小结
  第五节  中国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
    一、21世纪我国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
    二、中国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地区生产率差距的现状与趋势
  **节  引言
  第二节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介绍
    一、索洛余值核算法(sra)及其缺陷
    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三、随机前沿分析法(sfa)
  第三节  中国各地区生产率的测算
    一、测算方法选择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四节  测算结果及分析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分解
    二、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度量和趋势描述
    三、技术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趋势比较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市场一体化、企业异质性与地区补贴——一个解释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新视角
  **节  引言
  第二节  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及其影响
    一、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区位选择、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
    二、区域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
    一、异质性企业理论:解释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新思路
    二、引入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思路
  第四节  基本模型设定
    一、模型设定
    二、基础模型中的重要结论及其启示
    三、政府行为
  第五节  扩展模型的均衡分析
    一、可变成本补贴对地区生产率差距及经济差距的影响
    二、定位补贴对地区生产率差距及经济差距的影响
    三、两种不同补贴政策效应的差异比较
  第六节  结论及政策含义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含义与启示
第六章  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与中国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节  引言
  第二节  命题提出
  第三节  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相关变量及其处理
    三、统计描述
  第四节  实证模型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与方法选择
    二、分位数回归模型
    三、数据来源
    四、相关变量的处理与测算
  第五节  相关检验与实证结果
    一、相关检验
    二、实证结果
  第六节  结论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研究展望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晓萍,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从事产业经济、产业政策与空间经济研究工作。主持中国产业政策反思与重构、中国产业政策程序与作用机制及政策效应研究方面的课题。先后在《比较》、《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改革》和China Economist等发表文章1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