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崆峒山金石校释

包邮崆峒山金石校释

1星价 ¥1065.0 (7.1折)
2星价¥1065.0 定价¥150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006441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开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14-07-01
  • 条形码:9787549006441 ; 978-7-5490-0644-1

本书特色

该书是作者历时数十载,对崆峒山区现存的金石碑刻资料进行的一番系统而严谨的研究与介绍工作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共收录崆峒山区秦代至中华民国时期的金石碑铭共一百一十余种,收录的碑铭一般均按其刻镌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本书前半部分为图版,后半部分为释文,每种碑铭的释文之后均附有按语,同时简要引录一些与本碑铭文字相关的研究资料

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金石丛书”(全30册)对远古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丝绸之路民间金石文献作地毯式整理,制作影印金石拓片,同时对现有金石文字进行点校考释,首次全方位搜集、整理、抢救了丝绸之路金石文献,为丝绸之路研究提供原始可信的基础史料。 全丛书所辑金石文献,涉及丝路沿线各地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文化生活、民族融合等方面,各册内容囊括金石碑铭拓片、文字点校、文字考释、按语说明四大板块,逐一对各个金石文献进行采录考证。鉴于诸多金石拓片尺幅大、文字模糊难辨,采取8开本精装形式出版。 是迄今为止首次对甘肃各地金石文献进行系统性抢救、挖掘、整理和点校出版;使濒临散失湮没的金石碑铭以全新的面貌重现于世;甘肃地方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研究*原始、*真实的史料载体;金石文献保护发掘和史料学建设的标志性学术成果重大工程。 金石文献铸刻于金属器物或砖石之上,被誉为“活体史书”,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载体包括青铜器、石片、玉片、石鼓、石碑、摩崖等,弘文记事、宣功树德,坚固耐久、传承久远,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散布于丝绸之路全境的碑刻、摩崖、钟铭、题壁,是不可再生的珍稀史料。 从商代至秦汉时期,历代先贤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学界称其为钟鼎文。 秦汉以来,开始在石经、碑版、墓志、石阙等材料之上刻写文字,石刻逐渐取代了金刻的主要地位。《墨子·明鬼》有言:“铸之盘盂,镂之金石。”与传统史籍相比,金石文字一旦刻成则无法更改,因此,其具有其他资料无法比拟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但殊为遗憾的是,由于这些摩崖碑刻都散布于山村野地、崇山峻岭之间,搜集整理难度大,迄今为止仍有大量金石文献不为学界所知,已经面世的金石文献仅属凤毛麟角,且金石文字点校及考释错讹百出,资料可信度较差。鉴此,我们策划启动了《丝绸之路金石文献汇释》出版工程,全方位搜集整理散佚于丝路沿线的民间金石文献,制作影印金石拓片,同时对现有金石文字进行点校考释,以继往开来、传扬文明。 “丝绸之路金石丛书”著录特点 分布地域广、版本珍贵 书中所辑金石文献均搜集自丝路沿线各市、县,分布地域极广;同时全部文献上至远古时期,下迄1949年,时间跨度极大,版本价值极高。 门类齐全、内容丰富 全部文献囊括钟鼎文、经幢、碑刻、摩崖等金石碑刻资料,其内容涉及城池、衙署、寺观、书院、桥梁、道路、悼文等各个方面,堪称丝路金石文化的百科全书。 原始完整,殊无遗漏 全套丛书是钩沉索幽、探古访碑三十余年的学术成果,丝绸之路沿线各类金石文献悉数收录,可以说,全书是迄今为止*原始、*完整的金石文献。 校、释结合,翔实可征 因风化、人为毁坏等原因,书中所录金石拓片出现多处文字模糊难辨的情况。为此,作者经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对文字缺失的地方做了增补复原,对全部金石文字逐一进行点校,同时对相关艰涩难懂的内容做了详尽的考释,学术价值极高。

目录

1.周 显 德 金轮佛顶真言残经幢(九五八年)
2.宋建中靖国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一一〇一年)
3.金 大 安 金大安钟(一二一〇年)
4.金 泰 和 明慧禅院智琼和尚碑(一二〇六年)
5.元 至 元 创修崆峒山宝庆寺记碑(一二七八年)
6.明 嘉 靖 郭登庸题记碑(一五二六年)
7.元 至 元 重修崆峒山寺汉文碑(一二九三年)
8.元 至 元 重修崆峒山寺藏文碑(一二九三年) 9.明 天 顺 重修崆峒山寺碑碑侧题字(一四六一年)
10.元 至 正 重修崆峒山问道宫碑(一三五七年)
11.明 永 乐 永乐敕碑(一四一六年)
12.明 天 顺 重立永乐敕碑官佐人等题名碑(一四六一年)
13.明 嘉 靖 新建南天门铁索记碑(一五四五年)
14.明 嘉 靖 韩王夫人郭氏重修金城碑(一五六〇年)
15.明 嘉 靖 建三天门铁索记碑(一五四五年)
16.明 嘉 靖 宿崆峒诗残碑
17.明 隆 庆 奉使关西回登崆峒诗碑(一五六七年)
18.明 万 历 新建飞仙楼记碑(一六〇一年)
19.明 万 历 新建飞仙楼功德主名录碑(一六〇一年)
20.明 代 皇帝诏谕碑
21.明 万 历 新建藏经阁碑(一六〇三年)
22.明 万 历 黄帝问道处碑(一六一二年)
23.明 万 历 雷祖殿买砖碑(一六一五年)
24.明 万 历 霍真祥重修雷祖殿碑(一六一五年)
25.明 万 历 助缘题名记碑(一六一五年)
26.明 万 历 重修三官雷祖殿碑(一六一六年)
27.明 万 历 雷祖殿刊名碑(一六一六年)
28.明 万 历 雷祖殿施财助缘碑(一六一六年)
29.明 万 历 韩府施财碑(一六一六年)
30.明 万 历 韩府赐经资碑(一六一六年)

(等)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景山,兰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历史学教授,被学界誉为中国金石**人、中国金石鬼才,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迄今。先后访碑长达四十余年,考察足迹遍布丝绸之路沿线各地。曾骑自行车考察丝路沿线金石文献若干次,完成了考察金石碑铭文献“千里走单骑”的壮举。 吴景山先生终生从事金石文献辑佚工作,收集金石拓片数万种,潜心研究,厚积薄发。他主持的《丝绸之路金石丛书》(全30册),是国内首次以丝路沿线各县为单位,分门别类抢救、整理、校释金石文献的标志性学术工程,被列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出版项目和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