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集

- ISBN:97871080540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9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108054036 ; 978-7-108-05403-6
本书特色
这本书以陈寅恪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它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为海内首次付印。遵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异体字。 这本书中纠正了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绝无功业之说。列举史实,证述遵在东晋初年,团结江东境内诸政治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北方盛强胡族之侵略。当时中国之文化,因而得以保存,故其功实不可没。文中又分析南来北人之社会階層及居住地域,并论其与后来南朝史事之关系。篇末附载近年广州出土晋墓磗铭,亦可供治史者之参证。
内容简介
两部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合为一册。 两书均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前书系统论述了汉魏到隋唐文物制度的渊源与流变,提出著名的隋唐制度“三源流说”,提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是前书的姊妹篇,讨论了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提出“种族与文化”的史学观念,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目录
二 禮儀
附:都城建築
三 職官
四 刑律
五 音樂
六 兵制
七 財政
八 附論
节选
魏书叁捌袁式传(北史贰柒袁式传同)略云: 袁式,陈郡阳夏人。父渊司马昌明侍中。式在南历武陵王遵咨议参军,与司马文思等归姚兴。泰常二年归国,为上客,赐爵阳夏子。与司徒崔浩一面便尽国士之交。是时朝仪典章悉出于浩,浩以式博于古事,每所草创,恒顾访之。式沈靖乐道,周览书传,至于诂训仓雅偏所留怀,作字释未就。 寅恪案:崔浩传所谓外国远方名士,当即指河西诸学者或袁式而言。其以左传卦解易,张湛、宗钦、段承根俱主其说,实为汉儒旧谊,今日得尚秉和先生易林解诂一书,愈可证明者也。盖当日中原古谊,久已失传,崔浩之解,或出其家学之仅存者,然在河西则遗说犹在,其地学者,类能言之。此浩所以喜其与家学冥会,而于河西学者所以特多荐拔之故欤?刘晒之注人物志,乃承曹魏才性之说者,此亦当日中州绝响之谈也。若非河西保存其说,则今日亦无以窥见其一斑矣。程骏与刘晒之言,乃周孔名教与老庄自然合一之论,此说为晋代清谈之焦点,王阮之问答(世说新语文学篇阮宣子有令问条,以为阮修答王衍之言,晋书肆玖阮瞻传则以为阮瞻对王戎之语,其他史料关于此者亦有歧异,初视之似难定其是非。其实此问若乃代表当时通性之真实,其个性之真实虽难确定,然不足致疑也。 ……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
东京梦华录
¥15.7¥46.0 -
随园食单(图文本)
¥10.0¥30.0 -
元曲三百首注评
¥12.2¥32.0 -
反经
¥18.7¥48.0 -
素书
¥9.6¥39.8 -
新书--名家精注精评本:柳永集
¥13.3¥38.0 -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藏书
¥16.0¥38.0 -
园冶-中华雅文化经典
¥18.4¥49.8 -
名家视角丛书:汉魏六朝文精选(精装)
¥13.3¥39.0 -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陶渊明集全译
¥19.2¥52.0 -
二刻拍案惊奇-精装典藏本
¥14.7¥39.8 -
诗经-先民的歌唱
¥14.5¥39.8 -
楚辞选译
¥6.3¥15.0 -
诗经选译
¥6.7¥19.0 -
了凡四训-中华经典藏书
¥12.0¥15.0 -
清代文言小说选译
¥9.0¥23.0 -
孙子兵法
¥18.3¥39.8 -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楚辞全译
¥19.2¥52.0 -
花间集-古典名著聚珍文库
¥15.2¥38.0 -
杜甫集-名家精注精评本
¥13.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