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1208011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1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212080112 ; 978-7-212-08011-2
本书特色
《人本型结构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改革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用新的思维去有效应对。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2020)将把经济结构转型列为重要内容。2015年7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尤其强调“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安徽人民出版社新推出的由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资深专家常修泽教授新著的《人本型结构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正是运用“新思维”探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著作。该书不同于以“物本型”增长主义为主线的著作,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导引”的主线思维,并将“人本型结构论”这一“新理念”贯串到中国经济的“六大结构”中,点出了化解的“命门”。 作者提出:需求结构,核心是提高“居民消费率”和“藏富于民”;供给结构,核心是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要素投入结构,核心是“心灵放飞”和万众创新;资源环境,核心是生态福祉和“环境人权”;城乡结构,核心是填平城乡之间的制度“鸿沟”;区域结构,核心是区域协调、防止“板块碰撞”。为此,需要新的体制支撑。 全书共十章,四十余万字。不仅思想新颖,而且载有作者调研得来的大量鲜活材料和案例,对研究和推进“十三五”乃至更长期间的结构转型及规划编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内容简介
《人本型结构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审视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出发把握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是一部论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的力作。
目录
相关资料
反思传统发展模式把握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命门” 杨春生 荣兆梓 一、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国度。肇始于1978年的经济改革,带来了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gdp总量先后超越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们理应感到幸福。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有很多人没有感受到这种幸福。我们的“蛋糕”越做越大,但我们“切蛋糕”的方法越来越简单粗暴,生存的压力始终是悬在普通老百姓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我们自豪地把各种商品打上“中国制造”的烙印,但换来的是“带血的gdp”。我们的经济飞速增长,我们的环境也迅速恶化,“癌症村”、“艾滋病村”、雾霾,像幽灵一样,挥之不去。我们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日益发达,我们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日趋凋敝,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来到东部和城市谋生。他们居住在能够引起乡愁的“城中村”,他们新的身份也同职业高度相关,叫“农民工”,有些地方直接称之为“乡巴佬”或“盲流”。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座座“鬼城”也应运而生。我们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可以“蛟龙入海”,“嫦娥飞天”,可我们劳动者的生产环境日益恶化,压力越来越大,“开胸验肺”,“十三连跳”等荒诞不经的事情层出不穷,以至于我们的主要领导人都表态,要让劳动者有尊严的生活。我们大力推行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作用,但我们的经济中垄断盛行,“玻璃门”,“旋转门”层出不穷。我们可以选择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产品,但我们却出现精神危机,有人用“没有教堂的市场经济”来隐喻我们信仰的缺失。或许我们有信仰,因为货币已经成为这个社会新的上帝。 凡此种种,尽皆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儿?有各种不同的解读。经济学家则认为,我们的经济出了问题。按照常修泽教授的观点,中国经济的深层病症,主要有三个,一是体制病,二是结构病,三是发展方式病。正是由于“三大顽症”的相互交织,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投资驱动,出口拉动和规模带动。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消费占国民收入的比率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差异和城乡差距日趋扩大,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等严重的问题,中国经济内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加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受到严重阻碍,**块“多米诺骨牌”倒下,中国经济不得不“换档”前进。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说明,中国经济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既然有病,如何治疗,答案或许只有一个,深化改革,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全面而深刻的转型,这就要求我们的改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经济这一个环节,而应当是“五环并举,五位一体”,并使之成为中国全方位改革的路线图和顶层设计。我们的改革需要再出发。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我们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快四十年,为什么还需要再出发?因为我们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明晰而具体的顶层设计,以至于在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是到了好好总结过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时刻,拟定发展思路,规划改革路线,完成改革的总体布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进入了“五环式”改革的新阶段。中国经济迎来了深刻而广泛地转型的历史转折点。 二、人本结构论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历史性关键节点,总结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和教训,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提出可行的方略,打造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升级版”,是中国经济学家们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常修泽教授的《人本结构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付梓。在本书中,常修泽教授从经济发展的*终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研究和审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体制病,结构病和发展方式病,重点关注中国经济的结构病,探讨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转型等深层次问题。 从逻辑思路和内容上看,《人本结构论》分为三个部分,**章和第二章是本书的总括部分,第三章到第九章是本书的展开部分,第十章属于对策部分。在**部分中,作者首先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结构性矛盾: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剖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在结构方面所面临的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第三次产业革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倒逼机制。全球范围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中国的人口结构对要素投入结构的巨大压力。结合中国资源和环境的现实状况,通过对中国的“资源稀缺度”和“环境压力度”的分析,论证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此基础上,作者预测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将面临“第三波历史性转型”,从2015年到2025年,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并指出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意义,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总体思路。在**部分中,作者以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为基本的立足点,承接《人本体制论》的重要思想,论证了人本导向的自身逻辑,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导向和归宿。具体的说,就是在消费结构方面要让中国的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在供给结构方面要筑牢“生存型”产业,大力提升“发展型”产业;在要素投入结构上,要重视人类发展的新特征,重视人的主体性地位,促进人的自由和创造能力,实现自主创新;在资源环境方面,要重视生态福祉和代际公平,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方面,要注重填平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制度性“鸿沟”,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整个社会的人际和谐。 本书的第二部分则是**部分在逻辑上的展开,从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人本主义角度,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六个方面进行具体而深刻的研究,厘清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在第三章中,通过对我国的居民消费进行现状分析,从“人发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的“出口导向型”和“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反思,并着重研究了“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战略根深蒂固的体制性原因。提出了建立促进居民消费长效机制的措施,如,提高劳动者收入分配的比重,建立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消费安全等。第四章从人本的角度,对我国产业结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第五章中,作者分析了中国经济传统发展模式的两大弊病,“三高一低”和劳动力价格扭曲。提出摆脱传统结构的根本措施在于技术创新。并从人的主动创造性角度出发,研究了在我国创新体系中,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地位,对我国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提出了具体的体制支撑。从本质上说,第六章探讨的仍然是要素投入问题,之所以单独成章,主要是因为本章探讨的投入要素资源和环境,具有更浓厚的“公共品”色彩。作者反思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资源环境的深远影响,提出了天人合一,绿色发展的发展思路,从技术,结构,市场和政府四个方面,提出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的“线路图”。在本章中,作者从产权的角度出发,对构建我国资源环境的产权制度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提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符合现代经济发展潮流的“天地人合”产权论。在第七章中,作者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出发,论证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对人的压制和摧残,不符合经济发展的*终价值取向,提出了人本城镇化的观点,并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的第八章是关于我国的区域结构问题,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我国区域结构的转型,核心是寻求区域的协调发展,避免“板块碰撞”,促进域间的和谐与合作。作者系统的回顾了其提出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四沿——渗透型”开放战略,并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对如何实施“新四沿”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提出了升级版的沿海,沿江,沿线和沿边发展战略和发展重心。在研究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后,作者探讨了我国各经济区域内的实验区,战略区和主体功能区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并对珠三角的改革和发展,皖江经济带的承接产业转移等热点问题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第九章实际上是第八章的延续。在第九章中,作者探讨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两个特殊区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两岸“聚兴中华,合赢天下”的思想,并就其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人本结构论的特色 一)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审视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情怀 诚如作者所言,诸多的经济学家心中,有不同的结构转型学说,本书和物本增长型的结构不同,着力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探索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问题。因此,本书被命名为“人本型结构论”。比较作者的另一篇著作《人本体制论》可以看出,二者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即将人的自由和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终目标。作者的研究视角对我们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物本型增长模式下,我们的研究视角是gdp的增长速度,对人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我们曾经把人当成一种负担,当做“分母”。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一直将人口当成控制变量,在这里,人从本质上已经沦为一种“工具”。虽然从人口红利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将人视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宝贵的资源,但人的“工具”性质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就连我们的经济学家在评论“安倍经济学”为什么会失败时,也调侃地认为,安倍什么都考虑到了,就是没有考虑到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人。在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各种令人感到荒诞不经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对人的本质的错误认识。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为了适应正在发生的各种新的变化,满足普通劳动者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要求,实现中国经济的深刻转型,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必须摒弃物本主义发展观下的“gdp至上”的传统思维,遵循“以人的发展为*终导向”的发展思路。以这一视角为出发点,作者对中国经济结构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资源环境经济,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天地人合”产权论。虽然经济学家研究的视角主要聚焦于效率问题,以至于“经济学节约了爱”,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家缺乏人本主义情怀。常修泽教授的著作对这一论断进行了恰当的诠释。 二)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出发把握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已经无法采用“隔离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宏观上说,今天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绝大多数问题,和当今发达国家,甚至是某些发展中国家当年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要求中国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这些问题时,既要有“纵坐标”,也要有“横坐标”。所谓“纵坐标”,是指研究者可以借鉴世界各国当年对相似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当今中国的经济问题;所谓“横坐标”是指研究者可以将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当今的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人本型结构论》中,常修泽教授综合的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研究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地把脉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命门”,反映了作者兼容并蓄的态度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经济“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铺开,在经济上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不仅要求我们遵循经济领域相关的国际法规和惯例,更要求我们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在国际舞台上寻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这方面,常教授的《人本型结构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 三)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进行理论创新,反映作者融西贯中的学术境界 在本书的逻辑体系方面,作者实现了两个“贯通”。首先是“学科贯通”。作者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石,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产权和制度安排进行了启发性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结构问题中的制度性根源。同时,作者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制度支撑问题,贯通了发展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其次是“中西贯通”。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作者重点借鉴了刘易斯,库兹涅茨,配鲁和阿马蒂亚·森等的经济发展理论,科斯,阿尔奇安等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发展思路和制度安排进行了深刻而有前瞻性的分析,实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理论和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之间的贯通。显然,作者的学术境界不仅仅是实现两个“贯通”,而是通过借鉴西方的相关经济理论,糅合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发展哲学,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天人合一”的“人本经济结构论”和“天地人产权论”。当然,作者的理论创新远不止于此,如在本书中作者的“四沿——渗透型”开放理论,“五环改革论”等,在此不再一一枚举。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至今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借鉴西方的文明成果,兼容并蓄,去芜存菁,使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焕发青春,《人本结构论》是常修泽教授在这方面所作积极探索和尝试的理论成果。
作者简介
常修泽,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1949—2009年《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入典者。 长期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和国家宏观经济研究机构从事经济理论与决策研究。1990年被评为教授,1992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现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学术基金(香港)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香港亚太法律协会产权顾问等。 常修泽教授独自著有《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产权人本共进论》等学术理论著作,被学界称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领军人物之一”和“对产权问题素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其理论贡献被收入《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第2卷。 常修泽教授多项科研成果获奖。新世纪以来,其参与主持完成的重点科研项目《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为中共十六大报告起草工作提供的内部研究报告)等三项成果,曾分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0,2004,2005)。 国际上,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国际名人录》第26版。近年多次应邀到海外讲授他提出的“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和“中国第三波转型理论”。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6.5¥68.0 -
国富论
¥8.8¥35.0 -
博弈论
¥10.0¥38.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5.7¥58.0 -
斯密评传
¥14.4¥45.0 -
图解资本论
¥12.2¥46.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1.6¥3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1.9¥55.0 -
资本论
¥27.5¥59.8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16.7¥49.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0.3¥58.0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9.9¥30.0 -
财富从哪来
¥23.4¥65.0 -
博弈论
¥25.9¥49.8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5¥35.0 -
日本的反省-走向没落的经济大国
¥12.6¥35.0 -
星际迷航经济学 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
¥20.0¥49.8 -
英国的经济组织
¥16.9¥18.0 -
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
¥10.6¥23.0 -
盐铁论
¥24.4¥42.0